[发明专利]含汞荧光灯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6098.7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0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巨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52 | 分类号: | H01J9/5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张汉青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灯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汞荧光灯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式紧凑型荧光灯,俗称“节能灯”,因其节能高效而被视为传统白炽灯的替代品。据介绍,与普通白炽灯相比,节能灯节电80%左右,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则是传统白炽灯的5倍左右。推广节能灯,可以有效节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从2012年10月1日起,我国将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推广节能灯是大势所趋。然而,废旧节能灯管的回收处理问题不容忽视。 含铅、汞等有害元素 废旧节能灯管处理不当可能会污染环境 有的节能灯含有铅、汞、镉以及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六种有害元素及物质,分别分布于节能灯的毛管、灯头、镇流器3个部件中。 据了解,一旦节能灯管破损或废弃后处理不当,这些有害元素及物质,很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目前《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已将废旧节能灯管包括其中。据调查,1只普通节能灯的含汞量约0.5毫克,渗入地下后可造成180吨水变成“毒水”无法饮用。低剂量汞毒性对人体不同器官体系的危害,包括可造成成人肌力降低、疲劳感增加、后代畸形等。中国是照明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节能灯、白炽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节能灯总产量为42.6亿只,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 节能灯管回收难 尚未建立全国性、标准化的回收体系和制度 据了解,目前对废弃节能灯最广泛的回收处理方法是,将节能灯管中有害的汞等元素抽取出来,经过处理达到重复利用,其他的部分粉碎后进行填埋。 然而,废旧节能灯管的回收却遇到了难题。废旧节能灯管本身并没有像饮料瓶、废家电等废品那样的再利用价值,回收“无利可图”。 目前,废旧节能灯管回收做得比较好的是学校、超市、医院等大型单位和机构,因为这些单位和机构节能灯使用量大,型号标准,多为长形灯管,回收起来比较容易组织和操作。 相反,家庭用户的节能灯管使用量较小,而且从U型灯管到螺旋灯管各种型号混杂,回收比较困难。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性、标准化的节能灯回收体系和制度。 回收处理成本高 企业回收处理节能灯管缺少积极性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节能灯回收体系。节能灯管在回收之后的处理过程,同样需要一定的成本,这让一些企业望而却步。 购置一条废旧节能灯回收处理流水线,大概需要10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而流水线建成后,每根废旧节能灯回收成本又需要1元左右。由于节能灯管易碎,在运输中有特殊的要求,加之回收时来源分散,运输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回收效率高的含汞荧光灯的回收方法。
技术方案: 含汞荧光灯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1)破碎分类:将含汞荧光灯送入多功能粉碎装置,含汞荧光灯粉碎后送入玻璃与金属电选分离装置,玻璃与金属分离后的物料为含汞荧光粉,含汞荧光粉进入管道过滤器后送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清除有害蒸汽;
(2)汞回收处理:步骤(1)所得含汞荧光粉,送入蒸馏釜装置,经高温150度热处理后,冷却,活性炭吸附,排放无害废气,汞与荧光粉分离。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以破碎分类与汞回收处理两个阶段。成本较低、回收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含汞荧光灯回收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1)破碎分类:将含汞荧光灯送入多功能粉碎装置,含汞荧光灯粉碎后送入玻璃与金属电选分离装置,玻璃与金属分离后的物料为含汞荧光粉,含汞荧光粉进入管道过滤器后送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清除有害蒸汽。管道过滤器主要过滤其它杂质,让含汞荧光粉通过后进入活性炭过滤器。
(2)汞回收处理:步骤(1)所得含汞荧光粉,送入蒸馏釜装置,经高温150度热处理后,冷却,活性炭吸附,排放无害废气,汞与荧光粉分离。
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巨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巨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6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肠膜蛋白质加工新工艺
- 下一篇:使用无线电力的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