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模电感的蝴蝶式绕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6757.7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2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舒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17/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1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蝴蝶 式绕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模电感,特别涉及共模电感的绕线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冷机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电磁干扰(EMI)。电磁干扰主要是由于电压尖峰和电流尖峰造成的。传统的对于电磁干扰问题的解决手段是采用软开关、吸收、屏蔽等,以及改进PCB布线等。此外,绕线工艺也对控制电磁干扰非常重要。
目前在冷机的输入端的共模电感中,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绕线结构。在一个铁氧体环形磁芯1的两边分别绕制第一绕组2和第二绕组3,第一绕组2和第二绕组3的绕线方法是从各自的头部向尾部绕24圈,然后从尾部向头部回绕20圈。这种绕线结构在整机做EMI实验时无法通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采用传统绕线结构的共模电感EMI不达标的问题,申请人经过研究实验,在对波行进行了对比分析后,对共模电感的绕线方式提出了改进,提供一种共模电感的蝴蝶式绕线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共模电感的蝴蝶式绕线结构,在一铁氧体环形磁芯的两边分别绕制相同匝数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分别从中间起头向两侧各绕12圈,再向中间回绕10圈。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测试表明,采用本发明绕线结构的整机,可以通过EMI实验。且本发明的EMI控制效果比加屏蔽法和吸收效果更好。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冷机制造行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绕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铁氧体环形磁芯1的左右两边分别绕制相同匝数的第一绕组2和第二绕组3。铁氧体环形磁芯1上的绝缘块4将第一绕组2和第二绕组3隔离开来。第一绕组2和第二绕组3的绕线方式是:两个绕组分别从绕组的中间起头,向两侧各绕12圈,再向中间回绕10圈。
根据共模电感种类及性能要求的不同,绕线圈数不局限于图2中的12圈、10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线圈匝数的调整,但其绕线结构的主体精神和构思不脱离以上所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67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缓释固体碳源进行生物脱氮的方法
- 下一篇:胶原蛋白泡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