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体微球单层膜的自组装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7815.8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6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董启明;郭小伟;翁丹妹;尧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体 单层 组装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胶体微球单层膜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旋涂法得到大面积高覆盖率的胶体微球单层膜后,再采用汽液界面法利用液体表面张力把胶体微球挤压成紧密堆积的六边形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体微球单层膜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旋涂法步骤为:用定量滴管吸取40μL胶体微球混合溶液,滴在基片表面,在基片上旋涂胶体微球混合溶液,先低速旋涂再高速旋涂,基片上得到排布相对紧密的胶体微球单层膜,低速速度为900rpm/min、高速速度为1500rpm/min,时间分别为6s和30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体微球单层膜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汽液界面法步骤为:将旋涂有胶体微球单层膜的基片划入含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得到稳定的胶体微球单层膜结构,最后用用玻璃或硅基片捞起这层胶体微球单层膜结构,胶体微球单层膜结构转移到基底上,对基片低温烘烤,温度为50度,最后得到紧密堆积成六角形结构的有序二维胶体晶体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体微球单层膜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微球混合溶液为聚苯乙烯微球溶液以1:1的体积比稀释于乙醇溶液里,并超声后形成的混合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体微球单层膜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为15μL浓度>2%(质量百分数)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滴加到盛有1cm高去离子水中的器皿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体微球单层膜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旋涂之前须对基片进行清洁处理和亲水处理;清洁处理过程为:用丙酮对硅片、玻璃基片进行浸泡并超声,除去基片上杂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体微球单层膜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处理过程包括两个步聚为:①将基片移入浓 H2 SO4 与双氧水体积比为3:1 混合的溶液中,并加热至 80℃,时间持续1小时,基片从浓 H2 SO4 混合液中转移出,并用超纯水进行清洗以除去残留物;②把基片再放入氨水、双氧水和超纯水按 1:1:5 混合的溶液中浸泡并超声半小时,基片从氨水混合液中移出,并用超纯水进行清洗以除去残留化学药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81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