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牡丹嫁接的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7837.4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0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康仲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仲英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500 甘肃省庆***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丹 嫁接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卉的嫁接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牡丹嫁接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被誉为花中之王。历史上自隋唐以来,几度成为国花。据考证,我国牡丹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年;其花朵硕大,雍容华贵,作为文明、和谐、繁荣、富强的象征,在国内外有广阔的文化市场需求。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传统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压条繁殖和嫁接繁殖等。
人们很早就发现林中树木枝条相互摩擦损伤后,彼此贴近而连结起来的自然嫁接现象,中国古代称为“木连理”。 嫁接就是受这种自然现象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生产技术。嫁接是人工营繁殖植物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时一般选用具2~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在农业生产中,嫁接已作为一种无性繁殖方法而不断运用着。通过对亲缘关系比较近的植物进行嫁接,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提早结果,增强抗逆性和适应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总的来说,传统的牡丹嫁接和促成的方法采用嫁接刀将砧木与接穗根据需要,在其所需部位削成相契合的形状,将接穗嵌入砧木切口内,严密包扎,然后用透明薄膜包封整个嫁接部位。这种嫁接方法使接穗形成层和砧木形成的接触面积小,愈合点少,成活率低,靠地下种植,成苗慢、周期长。而且由于传统的嫁接方法放入使用工具为嫁接刀,在实际操作中,接穗的削切较容易伤手,因此,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实用的嫁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丹嫁接的新方法,克服传统牡丹嫁接和促成方法的缺陷,解决牡丹繁殖周期长、成本高、嫁接成活率低和易老化、易伤手的问题,提高牡丹栽培育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花卉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牡丹嫁接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时间:在8~10月底;优选为9月中旬;
二、材料选择:选择直径在1.2~1.5cm的2~4年生牡丹实生苗或芍药实生苗做砧木;砧木的处理还分为: 将砧木从土壤中取出后处理;将砧木在土壤中直接处理;将砧木顶端剪平,然后下移约1cm处斜剪一刀(注意不要剪透);优选为紫斑牡丹;
三、嫁接方法:嫁接方法分为:根接;地接;选择健壮植株上的萌蘖枝(土芽)做穗条,剪成长5~10cm且带1~2个饱满芽的接穗;用剪刀从接穗下端3cm处两侧对称剪两刀,形成三角状,顺刀口将接穗插入处理过的砧木,细麻绳绑紧即可;
四、嫁接后的管理:常规管理。
所述时间选为8~10月中旬,这时气温适宜,牡丹花接穗已木质化,砧木苗也已成活,嫁接成活率可高达90%。
所述根接为将砧木从土壤中取出后处理,插入接穗,细麻绳绑紧即可;地接将砧木在土壤中直接处理,插入接穗,细麻绳绑紧即可。
所述剪接法只用剪刀一样工具,而传统的牡丹嫁接方法都必须使用嫁接刀、剪刀两样工具,这样成倍提高了嫁接速度。
所述嫁接方法嫁接后砧木和接穗的接触面大,接穗插入砧木不易移动错位,使得成活率提高,方便、省时省力、减少成本。
所述细麻绳绑紧代替了传统嫁接使用塑料薄膜绑缚,薄膜绑缚后需要在嫁接苗长至一段时间后将塑料薄膜拆除,此过程减少了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由于细麻绳能够降解,而且接穗与砧木不易松动。
本发明所述一种牡丹嫁接的新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简便,实际有效,剪接法只用剪刀一样工具,提高了嫁接速度;经过剪刀处理的砧木、接穗接触面大,成活率高;本发明所述剪接法剪刀切割面大且深,接穗插入稳定牢靠,成活率一般都在90%以上;嫁接后生长速度快,提高了繁殖效率、易成活,同时既能地接,又能根结,是一种全新的嫁接理念和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作进一步出阐述。
实施例1
1.本例在8月下旬操作;
2.材料选择:选择直径在1.2cm的2年生牡丹实生苗做砧木;将砧木从土壤中取出后;将其顶端剪平,然后下移约1cm处斜剪一刀(注意不要剪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仲英,未经康仲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8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单的海水转化机
- 下一篇:一种易剥离模型的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