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8664.8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军;王培强;于刚;秦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地址: | 264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货车 铆接 车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行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汽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微型货车车架的横梁结构主要以槽型断面冲压结构为主,模具投入成本较大;车架总成功能单一;前拖钩和后拖钩均为锻件或铸件,生产成本高。市场上较多的货车车架结构布置不够理想,车架质量距理想状态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在轻量化、节约成本等提高性价比上还不够完善。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汽车的轻量化也趋于必须解决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易制造,安装方便,轻量化、性价比合理的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包括纵梁、横梁、加强板,在左纵梁2与右纵梁1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管梁总成3、前横梁总成4、第二管梁总成5、第三管梁总成6、冷凝器横梁7、第四管梁总成8、第五管梁9、备胎梁总成10,左右纵梁内侧分别铆接有第一加强板26、第二加强板27、第三横梁加强板28、第四横梁加强板29、第五加强板总成31、第六横梁加强板33、水箱支架12、前板簧后支架总成23、后减震器支架总成18,在左纵梁上依次铆接感载比例阀支架16、后刹车软管支架17,在左右纵梁外侧分别铆接前减震器支架总成13、驾驶室支架14、货箱防动板19,在右纵梁下侧分别依次铆接有离合器软管支架15、后板簧前吊耳支架总成24、后板簧后吊耳支架总成25、前副簧支架总成30、后副簧支架总成32,其特征在于:在左右纵梁前端分别设有左右接头总成11,接头总成11与纵梁铆接成一体,在接头总成11上铆接前吊耳支架总成22,在左纵梁接头总成11前端的下方焊有前拖钩20,在右纵梁后端设有后拖钩总成21;
左右后减震器上支架总成18分别位于纵梁的槽钢内,与两侧腹板垂直;
备胎梁总成10上有两个备胎支架;同时备胎梁可安装备胎升降器;
第二管梁总成(5)呈U型结构,发动机安装后悬置在U型结构上,防止由于意外导致直接发动机落地损坏,保障安全性。
所述的第一管梁总成3、第二管梁总成5、第三管梁总成6、第四管梁总成8和第五管梁9均为圆柱管梁;
所述的第二加强板27、第五加强板总成31为槽钢状贴合铆固在纵梁内;
所述的第一加强板26、第三横梁加强板28、第四横梁加强板29、第六横梁加强板33为槽钢状与纵梁结合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框架状;
所述的前拖钩、后拖钩分别采用直径12mm、10mm的圆钢弯曲成型。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车架总成轻量化,易制造、成本低,安装、维修方便,由于在左右纵梁内分别铆接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横梁加强板、第四横梁加强板、第五横加强板总成,第六横梁加强板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抗扭能力;横梁采用第一管梁、第二管梁、第三管梁、第四管梁、第五管梁,其模具投入少,降低工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感载比例阀支架、后刹车软管支架、离合器软管支架等铆接在车架上,使车架集成化,减少生产装配步骤、降低运输成本;前拖钩、后拖钩采用圆钢弯曲成形,降低工艺难度,减少了生产成本;后减震器支架总成、前板簧前吊耳支架、前拖钩在接头总成上的位置低,使整车的整体布局更合理;后减震器支架总成位于车架的槽钢内,使结构紧凑,提高了强度,车架轻量化,车架前部整体的结合体现了车架功能集成化。通过有限元分析以及道路试验验证,车架有足够的刚度、强度、抗扭能力,满足在不同路面、不同载荷下车架不发生扭转变型,在纵向平面内不弯曲断裂,车架的使用性能好,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第三管梁总成视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图5为第二管梁总成视图。
图6为备胎梁总成视图。
图7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8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十八层PCB板
- 下一篇:一种设备控制PCB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