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社区登陆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0892.9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0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罗笑南;刁彩媚;袁德胜;孟思明;薛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社区 登陆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家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社区登陆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规模越累越快,现有的智能楼宇建设和社区化网络建设已成规模,一个社区即可实现一个社区互动,从而实现各种便民服务,而现有的社区网络都是开放型的网络,在内部网络机制上没有很好的安全机制,而无法对用户进行很好的鉴权服务以及保障整个社区服务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社区登陆实现方法,保障了社区登陆的安全性,使社区网络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操作。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社区登陆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社区用户基于终端软件的账户登陆信息;
在登陆完成之后,采集人脸图片进行人脸识别生成鉴权信息;
把鉴权信息提交到社区远程身份鉴权平台;
对用户的鉴权信息中的账户信息进行匹配;
在账户信息匹配通过后,再对鉴权信息中的用户脸部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检测出图像当中的人脸生物特征值,对数据库当中的存储的该用户的人物生物特征值进行匹配;
当人脸生物特征值也匹配的时候,给社区用户返回一个唯一标识字符串,该唯一标识字符串用于社区用户个人信息的访问。
所述在账户信息匹配通过后,再对鉴权信息中的用户脸部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检测出图像当中的人脸生物特征值,对数据库当中的存储的该用户的人物生物特征值进行匹配包括:
远程身份鉴权平台存储社区内所有人员的人像脸部图像信息,当平台收到鉴权申请后,通过接口发送接收信号给健康在线服务平台的鉴权模块,同时读取图片信息;图片读取成功后,图像预处理模块对图像进行平滑、去噪,随后对其进行边缘检测、增强,使图像更便于与图库中图像匹配;图像预处理后,特征抽取建模模块对图像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和和分析,先对相关数字信息进行预处理,取出混入的干扰信息并减少某系变形和失真,然后进行特征抽取建模;匹配模块把建立的模型与数据库里已存的模型进行匹配识别,当在数据库里发现匹配图片后,生成唯一标识字符串,通过接口发送给鉴权模块,如果没有任何匹配图像,则生成警告信息返回。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人脸识别的鉴权机制,保障社区网络登陆的安全性,也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人脸识别的社区登陆实现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人脸识别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人脸识别的社区登陆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收社区用户基于终端软件的账户登陆信息;
S102:在登陆完成之后,采集人脸图片进行人脸识别生成鉴权信息;
S103:把鉴权信息提交到社区远程身份鉴权平台;
S104:对用户的鉴权信息中的账户信息进行匹配;
S105:在账户信息匹配通过后,再对鉴权信息中的用户脸部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检测出图像当中的人脸生物特征值,对数据库当中的存储的该用户的人物生物特征值进行匹配;
S106:当人脸生物特征值也匹配的时候,给社区用户返回一个唯一标识字符串,该唯一标识字符串用于社区用户个人信息的访问。
具体的,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人脸识别方法流程图,包括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未经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08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