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山核桃蒲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1301.X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唐清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市奕盛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2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山核桃 制备 生物 有机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技术及生物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山核桃蒲制备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山核桃是我国特有树种,主产于浙皖交界天目山脉,但随着山核桃产业的不断扩大和山核桃果实的集约化生产、加工,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的同时,山核桃外皮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在山核桃加工处,会产生约五倍于山核桃干子体积的山核桃蒲壳,山核桃蒲含有多种生物碱(约0.7%)、鞣质(约1.7%)、多酚类、黄酮类、单宁类、香豆素、萜类,甾类和有酸物质等多元有机化合物,因此具有一定得植物源农药活性,堆置在野外的山核桃蒲壳经雨水浸泡后,浸出液流入江、河、湖泊中,河水变黑,鱼、虾全被毒死,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蒲壳中的木质素含量高,碱性较强,在自然界中蒲壳降解速度很慢,不易腐烂,任意堆放的山核桃蒲壳,不仅严重污染水体,污染环境,堆置在地里则导致庄稼(甚至杂草)难以生长,经科研发现,山核桃蒲质地松软,有机质含量高,干蒲含纤维素约17%,木质素约43%,同时还含有较高的K、Ca以及Fe、Mn、Zn、Mg、C u,等微量元素,目前山核桃蒲壳利用主要是制作机制木炭,但未能从更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且利用率不高,不能真正发挥山核桃蒲壳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生物技术降解山核桃蒲壳中的毒素,调节土壤酸碱性,增加植物抗病,抗虫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利用山核桃蒲壳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山核桃蒲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下列重量份的原料:100-150份山核桃蒲、40-50份家禽粪、20-30份甘蔗渣、20-30份矿石渣土、腐植酸15-20、0.1-0.2份发酵剂,先将山核桃蒲投入粉碎机内粉碎,再将山核桃蒲颗粒与上述其它原料充分混合后,放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发酵30-50天,发酵过程中进行翻堆操作,5-10天翻堆一次,温度由60—70℃降至20-30℃后,再静置堆放10—20天,发酵结束,再向发酵好的物料加入10-15%生物复合菌液,然后造粒得到本发明生物有机肥料。
所述的山核桃蒲的含水率为70-80%,粉碎的最大颗粒直径小于0.5㎝。
所述的发酵剂由下列重量份的菌种:5-10份凝结芽孢杆菌、2-5份侧孢芽孢杆菌、5-10份地衣芽孢杆菌、5-10份枯草芽孢杆菌、5-15份产黄纤维单胞菌、10-15份嗜酸乳酸菌、5-15份嗜热链球菌、5-10份产朊假丝酵母、2-5份酿酒酵母、10-25份米根霉、10-25份绿色木霉经培养后复合而成。
所述的生物复合菌液由下列重量份的菌种:10-15份地衣芽孢杆菌、10-15份巨大芽孢杆菌、10-15份胶冻样芽孢杆菌、10-15份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慢生大豆根瘤菌、10-20份植物乳酸菌、5-10份刺孢吸水链霉菌、5-10份沼泽红假单胞菌、10-15份褐球固氮菌经培养后复合而成。
所述的翻堆过程中要控制团状结构直径在1.2㎝以下。
本发明的生物有机复合肥对植物病原真菌杀菌效果明显,蒲壳生物肥呈弱碱性,可起到调节土壤酸碱性的作用;增加作物结实率,保护水体及生态环境,变废为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发酵剂的制备:
(1)纯种分离
凝结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黄纤维单胞菌、嗜酸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米根霉、绿色木霉11个菌种均选自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购进,从原斜面菌种取1环环放入杀过菌且装有玻璃珠和100ml水的三角瓶中摇匀,并用该刮刀连续刮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相同的平皿但稀释浓度不同,放入30℃保温箱中培养;
(2)斜面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市奕盛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宁国市奕盛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13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