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流式废气净化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1439.X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7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董仕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仕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38;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流式 废气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横流式废气净化塔。
背景技术
对于各类电子、光伏、化工等行业生产工艺环节中,废气排放原本采用的立式废气处理塔,由于塔体高度限制只能放置在室外,而对于北方城市冬季十分寒冷,就造成塔内结冰从而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由于现场车间整体规划影响,没有足够的废气处理设备摆放空间。针对此问题本次的创新型横流式废气净化塔结构上解决了高度限制,可放于室内及室外不影响车间整体规划的美观性,并且处理效果更好,投资运行成本小。本产品同时还可做为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装置系统中的初级处理设备,使整个NOx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达到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横流式废气净化塔。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横流式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水箱和泵浦,塔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塔体内设有喷水层、填充层和除雾层,喷水层设有侧喷水管,填充层内设有上喷水管。
水箱上设有溢水管、排水孔和手动/自动进水管。
所述塔体设有检查口及排放料口。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在系统主风机的作用下,气体由塔的一侧进入塔内横向运动,喷嘴喷出的液滴与风向垂直相对运动,同时塔内填充层装有至少2.5m高的填充料,增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与液滴处分接触,经过如此塔多级喷淋处理后达到净化效果,干净气体经过最后层的除雾层从净化塔另一侧排出;药液主要根据所处理的废气种类以酸性或碱性药液为洗涤吸收液。另外,此卧式酸碱废气净化塔如做为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装置系统中的初级处理设备,可起到使气流均匀分散开来、降低流速,气体与喷雾充分接触再经过四级新型高浓度NOx尾气净化装置处理,废气最终彻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处理效果稳定并无黄烟现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发明横流式废气净化塔,解决了背景技术在设备摆放空间限制下,废气处理设备过大、过高,处理不彻底及黄烟现象;本发明设备空间高度小、结构合理、外形美观,处理效果稳定,投资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横流式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水箱2和泵浦3,塔体1上设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塔体1内设有喷水层6、填充层7和除雾层8,喷水层6设有侧喷水管9,填充层7内设有上喷水管10。
所述水箱2上设有溢水管11、排水孔12和手动/自动进水管13;所述塔体1上设有检查口14及排放料口15。
废气由本废气净化塔的一侧的进风口4进入塔内横向运动,喷嘴喷出的液滴与风向垂直相对运动,同时塔内填充层装有至少2.5m高的填充料,增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与液滴处分接触,经过如此塔内多级喷淋处理后达到净化效果;
水箱2提供水源经耐酸碱泵提升到净化塔内的上喷水管10及侧喷水管9进行喷洒,上喷水管10和侧喷水管9上配有雾化效果的喷淋头;
根据不同废气的浓度,塔体1内设计不同的喷淋层数,喷淋层数最多可达到四层,也可设计一层,二层,三层喷淋系统;本废气净化塔设计一到四级喷淋层,且可以串连使用,以达到稳定、更高效的处理标准;
本废气净化塔内给排水设计手动+自动补水功能;并给排水设计自动加药功能,通过检测棒检测水箱内液体的酸碱度PH值及氧化还原性ORP的值自动进行加药控制;
本废气净化塔设有检查口及排放料口,方便观察塔体内的喷洒状态及更换填充料的作用;
干净气体经过最后层的除雾层排出;由于一些气体成分不同,另以酸液或碱液作为洗涤吸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仕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仕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14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