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1573.X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方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凯力达蜂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0;C08K13/02;C08K5/3492;C08K3/2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abs 改性 聚碳酸酯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主链含碳酸酯基(-COO-)的聚合物,其中双酚A型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工业应用最多。由于聚碳酸酯主链具有刚性使其耐热性较好,其分解起始温度超过320℃,是塑料中比较优秀的。但是聚碳酸酯性脆,加工温度较高,不利于工业化大规模加工,为此,都使用改性的方法,使其具有较综合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得到的聚碳酸酯材料机械物理性能优异并且阻燃性理想。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是先将按重量份数称取的聚碳酸酯树脂75~85份在110℃下干燥55min,而后与按重量份数称取的ABS改性母料18~27份、磷酸盐25~33份、金属氧化物3~5份、防老剂0.3~0.7份和润滑剂0.3~0.5份一同投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4-5min,混匀后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经水冷却和切粒后得到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ABS改性母料为马来酸酐接枝母料。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磷酸盐为三聚氰胺焦磷酸盐。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钼。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防老剂为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
由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除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外,还具有理想的无卤阻燃特性。拉伸强度50~55MPa, 伸长率30~40%,弯曲强度70~80MPa, 冲击强度55~60KJ/m2,阻燃性V-0(0.8mm)。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先将按重量份数称取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85份在110℃下干燥55min,再与按重量份数称取的马来酸酐接枝母料即ABS改性母料18份、三聚氰胺焦磷酸盐25份、三氧化钼5份、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 0.7份和硬脂酸0.3份一同投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4-5min,混匀后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经水冷却和切粒后得到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
实施例2:
先将按重量份数称取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75份在110℃下干燥55min,再与按重量份数称取的马来酸酐接枝母料即ABS改性母料24份、三聚氰胺焦磷酸盐33份、三氧化钼3份、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 0.3份和硬脂酸0.5份一同投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4-5min,混匀后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经水冷却和切粒后得到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
实施例3:
先将按重量份数称取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81份在110℃下干燥55min,再与按重量份数称取的马来酸酐接枝母料即ABS改性母料21份、三聚氰胺焦磷酸盐28份、三氧化钼3.5份、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 0.5份和硬脂酸0.35份一同投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4-5min,混匀后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经水冷却和切粒后得到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
实施例4:
先将按重量份数称取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83份在110℃下干燥55min,再与按重量份数称取的马来酸酐接枝母料即ABS改性母料27份、三聚氰胺焦磷酸盐31份、三氧化钼4份、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 0.4份和硬脂酸0.45份一同投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4-5min,混匀后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经水冷却和切粒后得到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
由上述实施例1至4得的无卤阻燃的ABS改性聚碳酸酯材料经测试具有下表所示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凯力达蜂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凯力达蜂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15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