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消防、隔热、通风、隔声多功能燃气轮机箱装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4390.3 | 申请日: | 201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大;胡汀;骆平平;许天邦;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24 | 分类号: | F02C7/24;F02C7/25;G08B17/00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消防 隔热 通风 多功能 燃气轮机 箱装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箱装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消防、隔热、通风、隔声多功能燃气轮机箱装体,应用于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在高工况运行时,其本体周围热辐射量很大,尤其是高、低压涡轮以及动力涡轮四周温度很高,最高能超过150摄氏度;而且噪音很大。这不仅对现场机组维护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对机组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设计一种安全合理的燃气轮机箱装体是非常必要的。箱装体须满足消防、隔热、通风、隔声等多种功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提供了一种具有消防、隔热、通风、隔声多功能燃气轮机箱装体,能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如冷、热带及沙漠型气候条件下全天候稳定工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消防、隔热、通风、隔声多功能燃气轮机箱装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壁板内侧为吸声层,外侧为隔声层,吸声层与隔声层间设有隔热层,箱体上设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内设有防爆轴流风机,进风风道进风口和出风风道出风口设有电控风门,箱体内安装有火焰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报警器,透过箱体在箱体内部设有消防喷管。
所述隔声层内表面喷涂或粘贴的声阻尼材料,该声阻尼材料为沥青或石棉沥青。
所述吸声层为开孔蜂窝状结构。
所述隔热层为超细玻璃丝棉。
所述隔声层为1至5毫米薄板,薄板材料密度大于每立方米五千千克。
所述薄板在两层以上,间隙在5至10毫米,中间设有支承连接块。
所述支承连接块材质为热的不良导体。
本发明通过隔声层、吸声层、隔热层、防爆轴流风机以及电控风门、火焰探测器、可燃气体报警器、消防喷管的设置,对可燃气体、明焰进行监测、报警和外传,在发生火灾时,消防喷管接受外部灭火剂,均匀喷洒在箱体内控制火情蔓延减小损失;通过隔热层的设置使箱体外壁表面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通过隔声层,吸声层可使箱体周围1m处噪音标准测量小于85 dB,本燃气轮机箱装体具有隔声、隔热、抗冲击、气密性好、安装维修方便、适于快速换装等显著优点,可以保护现场维护人员安全以及保障燃气轮机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吸声层;2隔声层;3隔热层;4防爆轴流风机;5电控风门;6消防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具有消防、隔热、通风、隔声多功能燃气轮机箱装体的箱体壁板内侧为吸声层1,外侧为隔声层3,吸声层1与隔声层3间设有隔热层2;吸声层1为开孔蜂窝状结构,可采用蜂窝铝或抗老化阻燃泡沫,其厚度大于10cm,保障吸音效果;隔热层2为超细玻璃丝棉,厚度大于10cm,隔热的同时兼具吸音功能;隔声层3为1至5毫米薄板,薄板材料密度大于每立方米五千千克如铁质板材,隔声层内表面喷涂或粘贴的声阻尼材料,该声阻尼材料为沥青或石棉沥青,进一步吸收噪音;箱体上设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内设有防爆轴流风机4,进风风道进风口和出风风道出风口设有电控风门5,箱体内安装有火焰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报警器,透过箱体在箱体内部设有消防喷管6;在发生火灾或燃气超标时时,火焰探测器或可燃气体报警器动作,启动外部消防设施,消防喷管6接受外部灭火剂,均匀喷洒在箱体内控制火情蔓延减小损失;通过隔热层3的设置使箱体外壁表面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通过隔声层2、吸声层1的设置可使箱体周围1m处噪音标准测量小于85 dB,本燃气轮机箱装体具有隔声、隔热、抗冲击、气密性好、安装维修方便、适于快速换装等显著优点,可以保护现场维护人员安全以及保障燃气轮机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实施时薄板在两层以上,间隙在5至10毫米,中间设有支承连接块,连接块材质为热的不良导体,中空部位空气对流小,热传导低,可以起到更好的隔音隔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43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