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控制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5397.7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1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江国来;欧勇盛;戴大伟;唐成;彭安思;杜边境;方青松;徐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F2/68 | 分类号: | A61F2/6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机交互与控制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机械臂的定位控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运动功能障碍群体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少数群体,大约有10%的世界人口即6.5亿生活在各类身体残疾中。“帮助残疾人康复”已成为我国政府要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假肢的研究与开发,对帮助运动功能缺失的残疾人康复或进行正常生活的具有重要意义。电动机械假肢可以看成是一种与人体紧密接触的机器人。与传统假肢不同,电动机械假肢具备自行运动的能力,更有助于帮助患者进行正常的生活。
如今,电动机械假肢(机械臂)机构制作技术较为成熟。但是,这些电动机械假肢机构都依赖于人对假肢的操作控制,而对于有些迫切需要这类机械假肢的残疾人,他们双臂都失去了行动能力,无法完成基于操纵杆的复杂控制操作。
有一种较为热门的技术是: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s,TMR)技术,即采用接驳神经信号的方法,对残疾人剩余肢体的肌电信号进行提取和识别,恢复肢体控制信号,进行假肢控制。
但是,由于人体神经信号差异较大而且不稳定,难以实现精确的控制动作,且使用前需要长期的适应性训练。而其他大部分的电动机械假肢的控制方法依赖于残疾人仍然能运动的肢体,对于行动能力缺失较为严重的残疾人不太适用,而这些人恰恰是对电动机械假肢需求最大的人群。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更方便的用于控制机械臂的定位控制装置和方法。
一种定位控制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图像获取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平面定位模块、空间定位模块,
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向外发射光路相同的可见激光和红外激光;
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拍摄红外图像;
所述第三摄像头用于拍摄彩色图像,且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三摄像头的光轴平行;
所述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拍摄的所述红外图像;
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出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拍摄的所述红外图像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红外激光光斑;
所述平面定位模块用于以所述红外图像中心为原点,得到所述二幅红外图像中红外激光光斑的坐标;
所述空间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两幅红外图像中所述红外激光光斑的坐标,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间距,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焦距,计算得到所述红外激光光斑的空间坐标。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三摄像头的光轴平行且焦距相同,并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第三摄像头位于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中间。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激光光斑空间坐标是以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中心连线的中点作为空间坐标原点O,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中心连线为X轴,垂直向上为Y轴,向前为Z轴。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用于提取出包含红外激光点的二值图像Ibin(x,y),并找到二值图像Ibin(x,y)中的所有连通域,且通过下列公式识别二值图像中红外激光光斑对应的连通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53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