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弹簧外径和升程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5503.1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增波;朱学锋;李晓青;金忠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G01B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弹簧 外径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的测量领域,具体涉及螺旋弹簧外径和升程测量仪。
背景技术
在进行汽车悬架螺旋弹簧性能分析或者螺旋弹簧设计时,往往需要知道弹簧的外径、升程、线径和有效圈数等,但是现有的有关螺旋弹簧参数的测量仪只能测量线径、自由长度,不能准确地测量外径和升程;专利“CN200620043469.4弹簧参数测量仪”只能测量弹簧的自由长度和圈数,专利“CN201110318096.2减振器弹簧座螺旋升程检测量具”只能检测减振器弹簧座螺旋升程,并不能测量弹簧的升程。工程师在进行悬架的螺旋弹簧设计时,需要知道汽车悬架的螺旋弹簧性能指标,只有通过对弹簧做实验或者利用理论公式计算才能了解弹簧的性能,在做弹簧的刚度试实验和疲劳试验需要知道弹簧的升程才能制作夹具,然后才能做实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准确,操作方便的螺旋弹簧外径和升程测量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弹簧外径和升程测量仪,包括板状的底座,底座上开设第一、二、三、四槽,该四个槽或四个槽的延长方向交接于底座板面中部,中心立杆垂直设置在底座的板面上,第一、二、三、四槽处分别立设有升程测量尺,测量仪还包括外径测量尺,外径测量尺与中心立杆和升程测量尺均垂直,所述的外径测量尺与中心立杆和/或升程测量尺构成滑动配合,外径测量尺与中心立杆和/或升程测量尺之间设置锁紧配合。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把螺旋弹簧放在底座上,调节外径测量尺,使弹簧的中心与中心立杆的中心重合,然后在外径测量尺上读出弹簧的外径,在升程测量尺上读出弹簧的升程,即可以准确读出弹簧的外径和升程,此参数便于后续对弹簧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该测量仪操作简单,测量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4、5分别是卡座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图6、7分别是底座的主视图、俯视图;
图8、9分别是中心立柱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一种螺旋弹簧外径和升程测量仪,包括板状的底座10,底座10上开设第一、二、三、四槽11、12、13、14,该四个槽或四个槽的延长方向交接于底座10板面中部,中心立杆20垂直设置在底座10的板面上,第一、二、三、四槽11、12、13、14处分别立设有升程测量尺30,测量仪还包括外径测量尺40,外径测量尺40与中心立杆20和升程测量尺30均垂直,所述的外径测量尺40与中心立杆20和/或升程测量尺30构成滑动配合,外径测量尺40与中心立杆20和/或升程测量尺30之间设置锁紧配合。换句话说,四个升程测量尺30及中心立杆20均沿竖直方向放置,也就是说四个升程测量尺30及中心立杆20均与弹簧的轴线平行,外径测量尺40位于水平面内且垂直于弹簧的轴线,外径测量尺40可以单独与中心立杆20构成垂直滑动配合,也可以单独与升程测量尺30构成垂直滑动配合,当然也可以同时与中心立杆20和升程测量尺30均构成垂直滑动配合。外径测量尺40与中心立杆20和/或升程测量尺30之间设置锁紧配合的含意是:外径测量尺40与中心立杆20和升程测量尺30两者之一设置锁紧配合或者外径测量尺40与中心立杆20和升程测量尺30均设有锁紧配合,只要可以固定外径测量尺40的水平位置即可。四把升程测量尺30分别固定在第一、二、三、四槽11、12、13、14内,弹簧位于四把升程测量尺30围合成腔体内且被可靠的固定。测量时,把螺旋弹簧放在底座10上,调节两个外径测量尺40,使弹簧的中心与中心立杆20的中心重合,然后在外径测量尺40上读出弹簧的外径,在四把升程测量尺30上分别读出弹簧不同位置处的升程,即可以准确读出弹簧的外径和升程,此参数便于后续对弹簧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该测量仪操作简单,测量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55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