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涤纶、兔毛和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6826.2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9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何咸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县兄弟合成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266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涤纶 兔毛 蚕蛹 蛋白 纤维 混纺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涤纶、兔毛和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属于纺纱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混纺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纺成的纱,如麻/棉、毛/棉、毛/麻/绢、涤/棉、涤/毛等等,打破了原来的棉、麻、毛、丝、化纤之间的界限,能够弥补单一某种纺织材料的不足,体现各组分纤维的优越性,以改善织物的服用功能,扩大适用范围。现有的混纺纱功能还不够齐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涤纶、兔毛和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
本发明的涤纶、兔毛和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包括下列成分:涤纶65-75重量份、兔毛25-35重量份和蚕蛹蛋白纤维10-20重量份。
所述的涤纶、兔毛和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包括下列成分:涤纶70重量份、兔毛30重量份和蚕蛹蛋白纤维15重量份。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涤纶具有如下性能:强度高。短纤维强度为2.6~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8.0cN/dtex。由于吸湿性较低,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弹性好。弹性接近羊毛,当伸长5%~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耐皱性超过其他纤维,即织物不折皱,尺寸稳定性好。弹性模数为22~141cN/dtex,比锦纶高2~3倍。吸水性好。耐磨性好。耐磨性仅次于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好。耐光性好。耐光性仅次于腈纶。耐腐蚀。可耐漂白剂、氧化剂、烃类、酮类、石油产品及无机酸。耐稀碱,不怕霉,但热碱可使其分解。染色性较差。涤纶织物吸湿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不过洗后极易干燥,且湿强几乎不下降,不变形,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涤纶是合纤织物中耐热性最好的面料,熔点在260℃,熨烫温度可在180℃。具有热塑性,可制做百褶裙,褶裥持久。同时,涤纶织物的抗熔性较差,遇着烟灰、火星等易形成孔洞。因此,穿着时应尽量避免烟头、火花等的接触。涤纶织物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尤其是在玻璃后面的耐晒能力很好,几乎与腈纶不相上下。涤纶织物耐各种化学品性能良好。酸、碱对其破坏程度都不大,同时不怕霉菌,不怕虫蛀。涤纶织物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
兔毛具有如下特性:纤维细长,颜色洁白,光泽好,柔软蓬松,保暖性强,但纤维卷曲少,表面光滑,纤维之间抱合性能差,强度较低,细毛为15.9~27.4cN/tex,粗毛为62.7~122.4cN/tex,平均断裂伸长率为31%~48%。对酸、碱的反应与羊毛大致相同。
蚕蛹蛋白纤维具有如下性能:柔软细腻,蚕蛹蛋白纤维的纤度约为1.0-1.8dtex,手感柔软如羊绒、滑爽细腻如真丝。透气舒爽,从分子结构来看PC含有-COOH、-NH2、-OH,纤维素有-OH,它们都是亲水基团,蕴含天然的保湿因子。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蚕蛹蛋白纤维表面不光滑,有无数微细凹槽;横向截面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内有空腔,横截面上有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这些空隙、凹槽与裂纹,可形成良好的毛细管效应,将肌肤表层的湿气和汗水经由芯吸、扩散、传输作用,迅速吸收散至织物表层,是最佳的导湿、透气纤维。其吸湿性接近13%,可归类为“会呼吸的纤维”。
本发明的混纺纱将涤纶、兔毛和蚕蛹蛋白纤维特点互补,发挥三者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涤纶、兔毛和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包括下列成分:涤纶65重量份、兔毛25重量份和蚕蛹蛋白纤维20重量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涤纶、兔毛和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包括下列成分:涤纶75重量份、兔毛35重量份和蚕蛹蛋白纤维10重量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涤纶、兔毛和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包括下列成分:涤纶70重量份、兔毛30重量份和蚕蛹蛋白纤维15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县兄弟合成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海安县兄弟合成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6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氧化锰全封闭式冷却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合式氢气还原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