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准确监测多泥沙河流化学需氧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7263.9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0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姜云超;颜鲁河;宋小三;杜康;赵丹丹;武文飞;晋王强;赵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准确 监测 泥沙 河流 化学 需氧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准确监测多泥沙河流化学需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重铬酸钾的氧化性很强,可以将水样中的绝大部分还原物质氧化,所以化学需氧量CODCr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的主要控制指标,因此准确监测CODCr对水资源保护工作至关重要。CODCr监测原理是在银盐的催化作用下,利用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根据重铬酸钾的消耗情况来确定水体有机污染的程度。
多泥沙水体中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污染特点以及迁移转化和归宿等,均与泥沙特性密切相关。由于河流水体泥沙可吸附水中的有机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而另一方面泥沙本身含有的有机质在CODGr监测方法规定的高温、强酸性和强氧化性条件下会从泥沙中进入水相,最终影响CODGr的测定。因此河流水环境研究和水资源保护不能忽视泥沙的作用。准确监测CODCr对于正确评价多泥沙水体的实际污染状况,以及开展更积极有效的水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与社会实践意义。
现行地表水环境监测标准( GB3838—2002)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 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上清液)按规定方法(重铬酸钾法)对CODCr进行分析。在实际监测工作中通常将水样采集后加酸保存,然后运送到监测站进行测定,而不是在取水点就地测定。这样水样中的泥沙就会与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有机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CODGr)的监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水体污染状况。而且,水样中含沙量越多,泥沙对CODGr测定的影响也越大。因此现行监测标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很大限制和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准确监测多泥沙河流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分析泥沙特性对CODCr的影响机理,阐明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并符合多泥沙河流客观实际的CODCr监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检测待测河段的水体的泥沙特征:泥沙含量和泥沙粒径;
(2)、泥沙取样:各监测断面泥沙取样根据《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技术规范》SL270-2001,用过滤筛过滤掉大颗粒泥沙后,将过滤后的泥沙用蒸馏水浸泡清洗一周,期间不停地换水搅拌,反复清洗数十次,尽量除去泥沙表面吸附的污染物,减少其在分析泥沙对CODCr的影响时所造成的干扰,最后将清洗过的泥沙按SL270-2001规定的恒温干燥法烘干,放在玻璃干燥器中备用;
(3)、生活污水样的处理:同样根据SL270-2001用过滤筛过滤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因生活污水CODCr值高于河水的CODCr值,故用蒸馏水将生活污水稀释至河水CODCr值范围内,模拟不含泥沙的河流水;
(4)、将泥沙样和生活污水样混合模拟该河流水体,进行该河水中不同泥沙含量对CODCr监测的影响实验,并得出关系图;
(5)、选定实测河流段的泥沙含量范围,进行不同振荡时间、加酸保藏和不加酸保藏对河水CODCr的影响实验,并得出关系图;
(6)、按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监测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重铬酸钾法分析测定实验水样的CODCr浓度: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分钟,取上层非沉降部分,即上清液,按规定方法进行CODCr浓度分析。
(7)、根据步骤(4)和(5)的图对实际操作步骤(6)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调整和对数据进行修正。
优选的,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过滤筛为同级过滤筛。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恒温干燥法的烘干温度为105-110℃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实验设计泥沙含量全面覆盖该河流实际泥沙含量并呈等差浓度差,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图和表。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根据实验得出图和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7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