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MT防错料检测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8002.9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9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贺江;朱永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332020 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工业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mt 防错料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SMT防错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包括:
条码打印采集模块,用于收集来料物料元器件的第一信息,并打印来料物料条码;
仓库管理模块,与条码打印采集模块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物料元器件的第一信息发送至产线操作模块;
资料配置模块,用于录入生产所需的物料元器件的第二信息和贴片机设备编码信息,并将其导入防错料检测系统;
产线操作模块,与仓库管理模块和资料配置模块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条码打印采集模块收集的物料元器件第一信息和资料配置模块中的生产所需的物料元器件的第二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并输出配料比对结果;
系统报警模块,与产线操作模块相连接,根据配料比对结果判断是否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T防错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进一步包括信息追踪模块,与产线操作模块相连接,并将物料信息存入信息追踪模块的数据库中,所述物料条码用于追溯用到新物料上任意元器件的产品信息,当产品质量出现品质异常,信息追踪模块获知产品的生产日期,数量,从而有效的阻止异常品出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MT防错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物料上任意元器件的产品信息包括厂商信息、生产批号、出厂时间、使用周期中任选一项或多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T防错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资料配置模块配置新物料的BOM信息、SMT设备的线别编码、设备编码、站台编码和Feeder编码信息。
5.一种SMT防错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通过条码打印采集模块收集物料元器件的第一信息,打印物料条码,将其贴在旧料盘上,并发送至仓库管理模块;
步骤2)通过仓库管理模块扫描物料条码以获取所需物料元器件的第一信息,发送至产线操作模块,同时资料配置模块录入生产所需的物料元器件的第二信息和贴片机设备编码信息,并将其导入防错料检测系统的产线操作模块;
步骤3)将新物料放置于贴片机上扫描新物料的物料条码,检测系统将新物料的物料条码和旧物料的物料条码相比较,通过产线操作模块将物料元器件第一信息和生产所需的物料元器件的第二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并输出配料比对结果:
若两者比对结果为不一致,则转步骤41);
若两者比对结果为一致,则转步骤42);
步骤41)系统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并重复步骤2)—步骤3);
步骤42)将旧物料和新物料相对接,完成换料工序,贴片机继续运作生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MT防错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5)系统信息查询,查询并检测新物料条码的使用状态和新物料在贴片机上位置,通过扫描新物料条码查询比对数据库,若条码已使用或与贴片机设定上料位置比对不一致,则转步骤41);若条码未使用及贴片机设定上料位置比对一致,则转步骤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MT防错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采用条码打印采集模块将贴片机站位条码、物料条码和进料口条码分别打印出来,采用产线操作模块扫描旧物料条码,以记录下旧物料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MT防错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仓库管理模块记录新旧物料的元器件的库存状况、发料过程和换料过程;通过资料配置模块配置与旧物料信息相对应的新物料,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存储在数据库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MT防错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资料配置 模块配置新物料的BOM信息、SMT设备的线别编码、设备编码、站台编码和Feeder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编码为产线操作模块提供物料位置与贴片机台上料位置对比依据,以防止上错物料。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MT防错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中,物料员发现剩余物料为初始物料的25%-20%时,从料槽中取出旧料盘,准备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800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