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炉盖出气管的防堵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8250.3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蒋俊美;蒋阿生;蒋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超强链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0 | 分类号: | F27B7/20;F27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37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电阻 回转 炉炉盖出 气管 堵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堵塞杆,特别是一种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炉盖出气管的防堵塞杆。
背景技术
本公司2011年9月14日申请了“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的炉盖” 专利,专利号为ZL201120343698.9。该专利在本公司的多台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上使用后确实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炉盖的圆筒体不易受高温火焰的影响而变形及损坏。炉盖使炉口热量散发较少及炉内热量损耗较少。旋转把手温度较低便于操作人员操作。”上述专利技术在本公司的多台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上使用后发现存在下面缺陷。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的内胆在不间断慢速转动时,由于在渗碳淬火时不断加入煤油,煤油燃烧时就有一定量的夹带烟尘和灰尘的热废气从炉盖出气管中出来。在夹带烟尘及灰尘的热废气通过炉盖出气管时,会有少量的烟尘和灰尘吸附在炉盖出气管管壁上。工作时间越长炉盖出气管管壁上积累的烟尘及灰尘就越多越厚,最后会将炉盖出气管堵塞。炉盖出气管堵塞后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中的废气就排不出,这样加入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中的油就不能正常充分燃烧,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中的淬火件就达不到设定的淬火温度,这将严重影响淬火件的淬火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炉盖出气管的防堵塞杆。该防堵塞杆能防止炉盖出气管堵塞。这样加入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中的煤油就能正常充分燃烧,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中的淬火件就能达到设定的淬火温度,就能保证淬火件的淬火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炉盖出气管的防堵塞杆。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包括有炉体。装在炉体中间的内胆。与内胆相连接的圆筒形炉盖。圆筒形炉盖中间设计有圆筒形炉盖出气管。其特点是:在炉盖出气管中间活动穿装一根防堵塞杆。该防堵塞杆两端均伸出炉盖出气管两端端口外。防堵塞杆伸出炉盖出气管两端端口外的两端防堵塞杆折弯出具有一定角度的弯杆使防堵塞杆不能从炉盖出气管中滑出。
所述的防堵塞杆由耐高温圆钢材制作而成。
所述的防堵塞杆的直径不超过炉盖出气管内径的1/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工作时,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的内胆连续不断地慢速转动。跟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内胆相连接的中间有炉盖出气管的炉盖也跟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的内胆一起连续不断地慢速转动。炉盖出气管转动时,炉盖出气管中间的防堵塞杆也在炉盖出气管中不断地转动或翻动。在防堵塞杆不断转动或翻动的情况下,经过炉盖出气管的烟尘和灰尘就不会吸附在炉盖出气管管壁上。这些烟尘和灰尘会随热废气一同排出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炉体外。这样防堵塞杆就实现了使炉盖出气管不被烟尘和灰尘堵塞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炉盖出气管的防堵塞杆。该防堵塞杆能防止炉盖出气管堵塞。这样加入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中的煤油就能正常充分燃烧,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中的淬火件就能达到设定的淬火温度,就能保证淬火件的淬火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內胆,3、圆筒体炉盖,4、炉盖出气管,5、防堵塞杆,6、弯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如下:一种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炉盖出气管的防堵塞杆。可倾滚筒式电阻回转炉包括有炉体1。装在炉体1中间的内胆2。与内胆2相连接的圆筒形炉盖3。圆筒形炉盖3中间设计有圆筒形炉盖出气管4。其特点是:在炉盖出气管4中间活动穿装一根防堵塞杆5。该防堵塞杆5两端均伸出炉盖出气管4两端端口外。防堵塞杆5伸出炉盖出气管4两端端口外的两端防堵塞杆折弯出具有一定角度的弯杆6使防堵塞杆5不能从炉盖出气管4中滑出。
所述的防堵塞杆5由耐高温圆钢材制作而成。
所述的防堵塞杆5的直径不超过炉盖出气管内径的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超强链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超强链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8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