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铟生产过程中除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8842.5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6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梁义;何焕全;韩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德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58/00 | 分类号: | C22B5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纯 生产过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纯铟的生产,具体说是高纯铟生产过程中除锌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纯铟在半导体制造方面有着广泛用途,用于制备半导体化合物。在制备铟基半导体化合物时,对铟的纯度要求很高,须采用5N以上纯度的高纯铟。由于金属铟在地壳中极为分散,没有独立的工业矿物,大多是源于锌、锡、铜等冶炼工业的回收,用这些原料制备的铟含有较多的铜、锡、砷、锌、铊、铅、铁、镉、铝等杂质,而杂质对铟的性能影响很大。在铟的生产过程中,锌的含量往往偏高,这主要是由置换工序所引起的,给进一步的电解精炼纯化造成较大的困难,因此通过各道工序严格控制杂质锌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高纯铟生产过程中通过熔炼降低锌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纯铟生产过程中除锌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铟置于坩埚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并覆盖在原料铟表
面;
(2)向坩埚中加入氯化钠颗粒;
(3)对坩埚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铟:氢氧化钠:氯化钠的质量比为88:11:1。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400℃—500℃。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的温度为450℃。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时间为45分钟。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在熔炼过程中加入了少量氯化钠,可降低氢氧化钠熔渣的粘度,提高氢氧化钠对在熔炼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锌、偏锌酸钠等物质的吸收,从而降低原料铟中锌的含量,给进一步的铟电解精炼纯化提供有利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铟置于坩埚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并覆盖在原料铟表面,使得原料铟表面不被氧化。
(2)向坩埚中加入氯化钠颗粒,一般地,原料铟:氢氧化钠:氯化钠的质量比最好控制在88:11:1,不仅不会造成浪费,而且熔炼时反应更加充分。
(3)对坩埚加热,加热的温度为400℃—500℃为宜,优选450℃;
加热时间以30分钟—60分钟为宜,优选为45分钟,详见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取44g原料铟,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杂质锌含量为6μg/g,
然后将原料铟置于镍坩埚中,在原料铟表面覆盖5.5g氢氧化钠,然后均匀撒布0.5g氯化钠;接着将坩埚的温度加热至400℃,保持30分钟的恒温加热,熔炼完毕后测得锌含量2.2μg/g,锌的脱除率达到63%以上。
实施例二
取44g原料铟,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杂质锌含量为5.4μg/g,
然后将原料铟置于镍坩埚中,在原料铟表面覆盖5.5g氢氧化钠,然后均匀撒布0.5g氯化钠;接着将坩埚的温度加热至450℃,保持45分钟的恒温加热,熔炼完毕后测得锌含量1.1μg/g,锌的脱除率80%。
实施例三
取44g原料铟,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杂质锌含量为4.9μg/g
然后将原料铟置于镍坩埚中,在原料铟表面覆盖5.5g氢氧化钠,然后均匀撒布0.5g氯化钠;接着将坩埚的温度加热至500℃,保持60分钟的恒温加热,熔炼完毕后测得锌含量1.2μg/g,锌的脱除率达到75%以上。
上述实施方式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德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德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88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