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螺旋加热线圈盘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9255.8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3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宇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F24C7/0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螺旋 加热 线圈 | ||
1.一种双螺旋加热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1),线圈盘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渐开式的绕线槽(3),加热线圈(2)绕在其上,其特征是线圈盘支架内外圈之间的绕线槽的密度变化为渐变式;加热线圈由内加热线圈盘(2.1)和外加热线圈盘(2.2)串联连接组成,呈双螺旋形式绕在绕线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加热线圈盘,其特征是所述线圈盘支架(1)内外圈之间的的绕线槽(3)的密度,从线圈盘支架的内圈到外圈,绕线槽的排列由密渐疏再变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加热线圈盘,其特征是所述加热线圈(2)的内加热线圈盘(2.1)相邻两圈的间距,从内加热线圈盘的内圈到外圈,间距由小到大;所述加热线圈的外加热线圈盘(2.2)相邻两圈的间距,从外加热线圈盘的内圈到外圈,间距由大到小;内加热线圈盘的最外圈与外加热线圈盘的最内圈串联连接形成双螺旋形式的加热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螺旋加热线圈盘,其特征是所述加热线圈(2)绕线的稀密间距方程式,加热线圈的线宽的1/2定义为a,加热线圈的半径定义为b,加热线圈的内孔半径定义为c,同时对笛卡尔坐标系,输入参数方程,根据t(从0到1)对螺旋线终点到圆心的距离r,旋转角度theta,螺旋线旋转的高度z;有内加热线圈盘(2.1)的参数方程为:r=a*t*t*t+c,theta=t*(n*360),z=0;外加热线圈盘(2.2)的参数方程为:r=b-a*t*t*t,theta=t*(n*360),z=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螺旋加热线圈盘,其特征是所述加热线圈(2)的圈数为8-16圈,加热线圈相邻两圈之间的间距为0-8mm;所述加热线圈为层叠装配的1-3层线圈盘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螺旋加热线圈盘,其特征是所述加热线圈(2)为1层线圈盘结构时,加热线圈直接从当前圈绕到下一圈;加热线圈为2-3层线圈盘结构时,加热线圈在每绕完一圈,将跳绕回当前圈起始点的最下层,直到当前圈的层数与加热线圈层数一致后继续绕下一圈,每圈的多层加热线圈相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旋加热线圈盘,其特征是所述线圈盘支架(1)的底部和绕线槽(3)的顶部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尖头凸起(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螺旋加热线圈盘,其特征是所述线圈盘支架(1)的直径为120-2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宇,未经万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92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