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椅托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9516.6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2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宋百忠;王海林;刘强;杨安志;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6 | 分类号: | B60N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卸的汽车座椅托臂。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普及使得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汽车的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部分小型乘用车的座椅上无托臂结构;即便小部分车辆的座椅有托臂结构,也是直接固定安装在座椅上,拆装十分不便。不能满足在不同使用场合中各种舒适性及便利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装卸的汽车座椅托臂,提高小型乘用车在各种使用场合中的舒适度及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托臂,包括:
托臂本体;
上部固定元件,所述上部固定元件设有安装孔,用于通过所述安装孔将上部固定元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座椅靠背的上端面上;以及
与上部固定元件连接的侧部支撑元件,所述侧部支撑元件还与托臂本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部固定元件可以通过头枕支撑杆穿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座椅靠背的上端面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部支撑元件位于座椅靠背的后面,所述托臂本体通过托臂支撑杆延伸至座椅靠背的前面。所述托臂本体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与托臂支撑杆相适配的导向孔,通过将所述托臂支撑杆插入所述托臂本体的导向孔中支撑所述托臂本体。在侧部支撑元件上还可以设置用于从侧面夹持座椅靠背的侧部夹持臂。所述侧部夹持臂可以是通过将一刚性杆材料弯曲成L形结构而形成,与所述侧部支撑元件一起组成U形夹结构。该实施方式适用于担任座椅的情况。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部支撑元件位于座椅靠背的前面,所述托臂本体固定在侧部支撑元件上。上部固定元件还可以包括从上面夹持座椅靠背上端面的上部夹持臂。
在这里,所述的前、后、左、右是以坐在座椅上的乘客为基准。
本发明的汽车座椅托臂,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可实施性强。有利于提高小型乘用车在各种使用场合中的舒适度及便利性。例如对于后排座椅,在多人乘坐的情况下,可以安装本发明的托臂,为后排乘乘客提供舒适的肘部支撑。在只有一个乘客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扶手,以便于乘客自由选择乘坐的姿势,如斜靠或躺着。本发明不需要对现有车辆的座椅进行改装,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座椅托臂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汽车座椅托臂安装在单人座椅上的前面效果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汽车座椅托臂安装在单人座椅上的后面效果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汽车座椅托臂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汽车座椅托臂安装在多人座椅上的前面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对于下文的说明,所谓的前、后、左、右是以坐在座椅上的乘客为基准。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托臂,包括托臂本体51,上部固定元件56以及侧部支撑元件54。上部固定元件56设有安装孔55,能够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座椅靠背2的上端面上。侧部支撑元件54与上部固定元件56连接,并沿靠背2后面向下延伸。侧部支撑元件54上设有支撑托臂本体51的托臂支撑杆53。托臂支撑杆53可以沿着靠背2的侧面边缘延伸至靠背前面。
托臂本体51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与托臂支撑杆53相适配的导向孔(图中未明显示出),通过将托臂支撑杆53插入托臂本体51的导向孔中将托臂本体51支撑至与坐垫1基本平行的位置。
侧部支撑元件54上还可以设置用于从侧面夹持座椅靠背2的侧部夹持臂52。如图1所示,该侧部夹持臂52可以是通过将一刚性杆材料弯曲成L形结构而形成,包括与侧部支撑元件54连接的连接端以及沿连接端垂直延伸的夹持端;其中,连接端的长度对应于靠背2的厚度,夹持端与侧部支撑元件54分别紧贴靠背2的前、后面。侧部夹持臂52与侧部支撑元件54一起组成U形夹结构,从而能够从侧面夹持靠背2。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侧部夹持臂52位于托臂支撑杆53的下方,且侧部夹持臂52的连接端与托臂支撑杆53平行设置。这样即使乘客用力压在托臂本体51上,本发明的托臂也可以很好地保持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95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白洗手液
- 下一篇: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