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管直通集热式索氏提取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9520.2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锋;周雄;易巧华;张潇;王涉宇;刘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通 集热式索氏 提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索氏提取器,具体涉及一种内管直通集热式索氏提取器。
背景技术
索氏提取法是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化合物的一种经典方法,它通过溶剂回流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地被纯溶剂萃取,既节约了溶剂又提高了萃取效率。索氏提取器(又称脂肪抽取器或脂肪抽出器)是实现索氏提取法的主体装置,传统的索氏提取器由溶剂瓶、提取管、冷凝管三部分组成,提取管包括管体和管体两侧的虹吸管、连接管。提取前先将固体物质研碎,放在提取管管体内,溶剂瓶加热,溶剂气化,蒸气从连接管通入提取管管体,冷凝后滴入提取管管体内,将提取管管体内的固体物质成份萃取,当提取管管体内溶剂液面超过虹吸管的最高处时,含有萃取物的溶剂经虹吸管流入提取瓶中,流入溶剂瓶内的溶剂继续被加热气化、上升、冷凝,滴入提取管管体内,如此循环反复,使固体物质不断被溶剂所萃取,并将萃取出的物质富集在溶剂瓶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11500467 的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保温的双层套管集热式索氏提取器,其提取管的管体包括外管,外管的上磨口与冷凝管连接,外管的下磨口与溶剂瓶连接,外管内套设有内管,内管的上部有通孔与外管相通,下部安装有玻璃滤片,虹吸管与内管相连接,提取时,固体物质放在内管内,蒸气从外管上升,冷凝后滴入内管内,萃取固体物质,这样虽然利用溶剂蒸发过程产生的热量,使内管萃取温度较高,外管散热相对比连接管慢,既提高了提取效率,又节约了能耗。但由于蒸气从外管上去,散热仍较快,温度控制不容易,提取效率仍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慢,温度控制容易,提取效率较高的内管直通集热式索氏提取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管直通集热式索氏提取器,由溶剂瓶、提取管、冷凝管三部分组成,所述提取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上部设有与冷凝管连接的外管磨口,所述外管底部连接有虹吸管,所述外管内插接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外管磨口的上方,所述内管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溶剂瓶连接的内管磨口,所述内管磨口设置在所述外管底部的下方,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间设有砂芯滤板,所述砂芯滤板设置在所述外管底部的上方,所述内管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与外壁间设有空腔,所述内壁上设有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上通气孔设置在所述外管磨口的下方,所述下通气孔设置在所述外管底部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种内管直通集热式索氏提取器,由溶剂瓶、提取管、冷凝管三部分组成,提取管包括外管,外管的上部设有与冷凝管连接的外管磨口,外管底部连接有虹吸管,外管内插接有内管,内管的上端设置在外管磨口的上方,内管的下端设置有与溶剂瓶连接的内管磨口,内管磨口设置在外管底部的下方,外管与内管间设有砂芯滤板,砂芯滤板设置在外管底部的上方,内管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与外壁间设有空腔,内壁上设有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上通气孔设置在外管磨口的下方,下通气孔设置在外管底部的上方;由于溶剂蒸气通过内管直接上升至上端的冷凝管,经冷凝后收集在装有提取物的外管中进行萃取,不会因为蒸气需要通过外管或支管上升至冷凝管从而造成热量的大量散发,从而使散热更慢,故完全克服了传统索氏提取器的缺陷;又由于内管中有空腔夹层,并且有通气孔将较高的蒸气填充至该空腔夹层中,空腔夹层起到了对热量传递过程中的缓冲作用,既达到了保温蒸气的效果,使溶剂更容易气化,也使热量部分传给外管,使萃取控制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既达到了提高萃取效率的的目的,也避免了热蒸气与外管的直接接触,以至造成外管中溶剂的沸腾影响萃取的连续进行;因此本发明是一种散热慢,温度控制容易,提取效率较高的内管直通集热式索氏提取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提取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内管直通集热式索氏提取器,由溶剂瓶、提取管、冷凝管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的提取管包括外管1,外管1的上部设有与冷凝管连接的外管磨口11,外管底部12连接有虹吸管2,外管1内插接有内管3,内管3的上端31设置在外管磨口11的上方,内管3的下端设置有与溶剂瓶连接的内管磨口32,内管磨口32设置在外管底部12的下方,外管1与内管3间设有砂芯滤板4,砂芯滤板4设置在外管底部12的上方,内管3包括内壁5和外壁6,内壁5与外壁6间设有空腔7,内壁5上设有上通气孔51和下通气孔52,上通气孔51设置在外管磨口11的下方,下通气孔52设置在外管底部12的上方。
使用时,外管的外管磨口连接冷凝管,穿过砂芯滤板的内管,上端穿入冷凝管中,内管磨口与圆底烧瓶连接,将茶叶等需萃取的固体物质放入外管内,加热溶剂瓶的溶剂,气化后溶剂蒸气经内管中心通道上升,进入回流冷凝管中冷凝,冷凝液回流滴入外管内浸泡样品进行萃取,当外管萃取液达到虹吸管的最高点时,萃取液被虹吸回到圆底烧瓶中,如此反复,使被萃取物不断被纯的溶剂萃取,萃取成分富集在烧瓶中实现对样品的萃取,因此蒸气在内管内,散热慢;又由于内管中有空腔夹层,并且有上通气孔将较高的蒸气填充至该空腔夹层中,空腔夹层起到了对热量传递过程中的缓冲作用,既达到了保温蒸气的效果,使溶剂更容易气化,也使热量部分传给外管,使萃取控制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既达到了提高萃取效率的目的,也避免了热蒸气与外管的直接接触,以至造成外管中溶剂的沸腾影响萃取的连续进行,因此萃取温度较易控制,空腔夹层中冷凝的溶剂作为提取溶剂从下通气孔中流入外管,防止空腔被液体充实,影响隔热效果。砂芯滤板作用与玻璃滤片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9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换衣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控释肥生产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