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0438.1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9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魏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54;C22C38/38;C22C38/32;C21D8/00;C21D1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非调质贝氏体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钢材及制备方法,特别是用于制作汽车发动机曲轴、半轴、转向节等零件的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转向节、轮毂、半轴、发动机曲轴、连杆等部件多采用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制作,为达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需经过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如42CrMo为常用制作曲轴的调质结构钢,用于制作曲轴的工艺如下:原料下料—锻造毛坯—毛坯调质—尺寸矫形—机械加工—表面强化。这种传统材料及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1.在毛坯加工前进行的调质工序,需要较大的能源消耗,约500元/吨钢;热处理后的尺寸矫正工序会产生3%的表面缺陷(如:裂纹、压痕等);对于大截面零件,由于钢材淬透性原因,中心组织淬不透造成心部软点,质量稳定性较差;2. 调质钢大多在调质状态下使用,塑性高、韧性好,但是切削性能较差,切削刀具磨损较大,切削效率低下,加工成本高;3.为防止毛坯在热处理时产生的表面氧化脱碳、影响零部件的疲劳性能,一般毛坯留有一定厚度余量,在切削加工时将氧化脱碳层去掉,这样增加了切削量,使材料利用率降低。
近年来为了节约能源,降低制造成本,相继开发出一系列不需调质处理、锻后冷却直接使用的非调质结构钢,非调质结构钢在热轧和锻造状态即能达到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减掉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设备,避免了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变形或淬火裂纹所造成的废品,改善了劳动条件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就目前已开发的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而言,其强度一般较低,机械性能难于与目前汽车发动机曲轴、半轴应用的高强度调质钢42CrMo性能相媲美,因而限制了非调钢在高性能要求的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满足汽车发动机曲轴、半轴、转向节等零件要求的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它将原料经熔炼、轧制和锻造工序制成,其特别之处是:所述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 0.39%-0.44%,Si 0.2%-0.4%, Mn 1.2%-1.7%,S≤0.35%,P≤0.35%, Cr 0.5%-0.8%, Ni≤0.20%, Mo≤0.15%, V 0.1%-0.2%, B 0.001%-0.003%,Ti 0.02%-0.045%,Al 0.01%-0.035%,Cu≤0.2%,N≤70ppm,余量为Fe。
上述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其锻后快速风冷组织为少量晶内铁素体+粒状贝氏体,锻件抗拉强度σb可达1085 Mpa,屈服强度σs可达795 Mpa。
一种制备上述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的方法,它将原料经熔炼、轧制和锻造工序制成,所述熔炼工序采用电炉+炉外精炼+真空脱气或转炉+炉外精炼+真空脱气;所述轧制工艺采用连铸+轧坯+挤压棒材+坑内缓冷;所述锻造工艺:棒料加热至1200℃,始锻温度:1200℃,终锻温度:950℃,快速空气冷却至室温,冷却速度不小于50℃/S。
本发明针对目前非调质钢机械性能难以满足汽车发动机曲轴、半轴等零件强度要求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材料通过多种合金元素的共同作用,消除了现有非调质钢中网状铁素体组织,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具有与调质钢42CrMo强度相媲美的性能,同时具备非调质钢共有的节能、利于切削、成品率高、加工成本低等优点,扩大了非调质钢的应用范围,完全可以满足一些强度要求高的结构件如:汽车发动机曲轴、半轴、转向节等零件的性能要求。采用本发明材料制备零部件,具有减少能源消耗,节约材料,减少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04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