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腐蚀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0669.2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8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余洪方;刘红飞;刘远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4 | 分类号: | B28B1/14;C04B30/00;E03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4 江苏省苏州市三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预制 装配式 钢筋混凝土 检查井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排水工程用检查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城市排水工程管道都采用埋地铺设,包括雨水管道、生活污水管道和工业污水管道。管道沿线每隔数十米就需要设置检查井以实施不同管线之间的联接和排(污)泥疏通工作。检查井是城市排(污)水工程管线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城市排水工程管线采用的检查井有红砖砌筑式的,普通混凝土现浇式,普通混凝土预制式以及塑料检查井等。红砖砌筑式检查井强度低,抗渗性差,属于被禁用之列;预制混凝土砖砌筑式受到检查井规格限制,现场砌筑施工时间长,需要现场拌制大量砂浆,污染环境;现浇普通混凝土检查井一般适合于口径特别大的排水工程,施工周期长,污染环境;普通预制式混凝土检查井不适用于输送具备腐蚀性流体的管线工程,耐久性差;塑料检查井刚度差、成本高、不适用于重载路面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耐腐蚀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生产工艺,通过以耐腐蚀材料“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混凝土”制作具备良好耐腐蚀性能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产品,强度高,抗渗性好,可实现工厂化预制,管线现场施工周期短,不污染环境,节能环保,其制造成本与普通混凝土检查井相仿,但其使用寿命远高于普通混凝土检查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腐蚀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预制耐腐蚀混凝土检查井的内外模具进行清理;
第二步:在所述内外模内涂刷脱模剂;
第三步:制作耐腐蚀混凝土检查井用钢筋骨架并检验;
第四步:将耐腐蚀混凝土检查井用钢筋骨架装入所述内外模具内;
第五步:将矿渣粉、粉煤灰、砂子、石子、激发剂、专用外加剂和水混合制备成耐腐蚀混凝土;
第六步:将耐腐蚀混凝土浇注到所述内外模具内;
第七步:操作悬辊工艺、振动工艺及芯模振动工艺使耐腐蚀混凝土浇注成型;
第八步:将新浇注成型的耐腐蚀混凝土连同内外模具一起放入养护工位;
第九步:将浇注成型的耐腐蚀混凝土连同内外模具一起进行蒸养处理;
第十步:脱模、将已固化的耐腐蚀混凝土检查井转入堆场自然养护。
优选的,所述第五步中矿渣粉、粉煤灰、砂子、石子、激发剂和专用外加剂分别按8.9-9.4%、9.3-9.8%、26.6-26.7%、47.2-48.8%、4.4-4.72%和2.0-2.2%的比例配制成耐腐蚀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耐腐蚀混凝土为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耐腐蚀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为耐腐蚀介质范围为pH值2.0-13.0的检查井。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为强度等级≥C40,混凝土抗渗等级≥P2,垂直动荷载:汽超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与普通混凝土最为接近的一种耐腐蚀混凝土材料“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混凝土”材料取代普通混凝土材料制作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该新型耐腐蚀混凝土材料强度高、抗渗性好,而且可以通过对其组成配方进行调整以适用不同酸碱盐腐蚀等级的流体介质都具备优秀耐腐蚀能力的检查井产品,可以彻底解决城市排水工程管线检查井因排放腐蚀性流体引发的耐久性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耐腐蚀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
检查井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06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高强管桩的方法
- 下一篇:零件泡沫原型靠磨制型生产方法及专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