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61307.5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9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宜欣;郭俊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虚拟按键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因具有外型轻薄、省电以及无辐射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媒体播放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装置、或平面电视等电子产品上。此外,利用液晶装置执行光感应式或触碰感应式输入运作的功能也逐渐流行,亦即,越来越多电子产品使用具感应机制的液晶装置作为其输入界面。同样地,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装置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装置也被应用为检测感应的输入界面。
为了使用者操作上的方便性,触控感应装置通常仍需要再设置实体按键。传统的实体按键包含机械式、薄膜式或电容式三种开关按键,但无论电子装置是采用以上何种实体按键,都需要在电子装置内部额外增加适用于实体按键的印刷电路板与软排线,如此一来必然减少电子装置的内部可用空间且增加电子装置的重量。
为了改善上述缺点,目前部分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平板计算机(tablet)、液晶显示器、笔记型计算机、PDA、信息家电、车用导航装置等具有触控感应功能的电子产品在其显示面板上设置虚拟按键(virtual key)来取代传统的实体按键,以提供使用者进行更简便的指令输入。虚拟按键如同触控面板包含感应电极,用以根据使用者的触控来产生触控指令,以提供同实体按键般的效果,并藉以省去实体按键的设置。然而,由于现有技术必须要额外增加驱动线及感应线搭配所增加的虚拟按键,如此一来,势必增加电路设计、布局上的困难,且如此过度密集的走线会恶化讯号间的耦合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主要触控区域、触控式按键区、以及电路板。该主要触控区域包含多条分别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一电极与多条第二电极。这些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且这些第二电极沿一第二方向与这些第一电极交错设置,其中每一条第一电极包含多个第一电极单元且每一条第二电极包含多个第二电极单元。该触控式按键区配置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周边,且具有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包含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其中这些第一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第一走线电连接至电路板,且这些第二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第二走线电连接至电路板,且该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的该第一电极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这些第一电极之间为非连续的设置。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触碰式按键单元与主要触控区域之间不具有第一电极的设置,以及触碰式按键单元共用相邻或不相邻的第二电极的设置,即使触控装置增加多个触碰式按键单元,也仅需要再增设一条第一电极,而不需要增设过多的电极,因而避免现有技术中走线配置过度密集而导致严重的讯号耦合效应。此外,通过本发明的走线设计方式触控装置的内部电路不需再作复杂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主要触控区域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主要触控区域的另一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 主要触控区域
20 触碰式按单元
100、200、400、500 触控装置
210a至210f 第一电极
220a至220e 第二电极
211、212 第一电极单元
221、222第 二电极单元
230 电桥
240 绝缘层
250 主要触控区域
252 触碰式按键区
260 电路板
D1至D8 驱动线
S1至S8 感应线
K1K2、K3、M1、M2、M3 触碰式按键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1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