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厢垄作开沟覆膜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2992.3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唐丽;李跃建;王海娥;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垄作 开沟覆膜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厢垄作开沟覆膜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大部分地区干湿季明显,冬春季干旱严重, 夏秋季多雨水。干旱土壤根层缺水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物质代谢、酶的活性,作物对肥料养分的也吸收受阻,因只有在土壤湿润条件下养分离子才容易吸收;雨水过多,持续时间长,土壤湿度大,土壤积水,根处于不利生长环境状态,根系衰弱,干旱和多雨水都给作物正常生长造成障碍,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及抗性等。
旱生作物的栽培种植方式有多种,有开厢、开沟、满土栽培等,作物不同种植方式差异较大。长期以来,一部分旱生作物栽培,考虑到降雨排水和便于农事操作等因素,都采用开厢栽培,开厢规格因作物种类不一,有1米、1.2米、1.5、2.0米等多种厢宽,厢沟深有10cm、15cm、20cm、25cm等不同深度,厢沟不关水,开厢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排水和便于农事操作,开厢后在平整的厢面上种植作物。现有的栽培方法存在干旱时缺水,雨量大雨水多时,土壤湿度大、易板结,严重时造成积水的问题,干旱和水分过多都对作物生长不利;并且对于较宽的厢面,厢面平作既不利于排水和农事操作也不利于作物根系和地上部生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厢垄作开沟覆膜栽培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水厢垄作开沟覆膜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一、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块,翻耕土壤耕层0至40cm,细碎整平开厢,厢宽1.8至2.0米,厢两侧有厢沟,厢沟宽30cm,厢沟深38至40cm;在厢面的中间开一平行于厢沟的浅沟,浅沟宽30cm,深20cm,在厢的周围开有围沟;
步骤二、在开了厢沟和浅沟的厢面上,做成两条垄高15cm、垄宽60至70cm的种植带,在种植带上施足底肥后覆膜,靠近厢沟一侧的膜盖过厢沟深2/3处,在距离厢沟底部1/3处用竹片将膜卡住,靠近浅沟一侧的膜直接用泥土覆盖在浅沟边上, 然后在种植带上种植作物;
步骤三、根据作物生长不同阶段需水量的不同,厢沟可以选择不关水或者关水,但是在关水时水深不超过10cm,多余的水通过围沟排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取水厢覆膜栽培,通过土壤毛细管的持水作用和地膜保墒防雨作用,使作物根层处于湿润、透气状态,利于养分吸收利用,物质代谢正常,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给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作物稳产高产。
厢面中间开浅沟,一是在雨水多时便于滤水排水,二是用作农事操作便道,不在厢面上乱踩,而造成土壤板结。
厢面聚土垄作增加耕层厚度,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增大昼夜温差,利于干物质积累,改善品质等。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给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达到稳产、增产、提高品质和商品性,减少病虫发生,增加效益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2所示,一种水厢垄作开沟覆膜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一、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块,翻耕土壤耕层0至40cm,细碎整平开厢,厢宽1.8至2.0米(从附图1、2上看,厢宽是从相邻的两个厢沟1中间测量的距离),厢两侧的厢沟1宽30cm,厢沟深38至40cm;在厢面的中间开一浅沟2,浅沟宽30cm,深20cm,厢周围开有围沟5;
步骤二、在开了厢沟和浅沟的厢面上,做成两条垄高15cm,垄宽60至70cm的种植带3,在种植带上施足底肥后覆膜,靠近厢沟一面的膜盖过厢沟深2/3处,用竹片卡住,然后在种植带上种植单行、双行或多行作物4;
其中,从附图1上可以看出,种植带是一个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垄高是指种植带中间最高处距离厢面的高度。这种中间高、两边低的设置,能够在降雨季节将雨水及时从种植带上排到两侧的厢沟、浅沟中,避免水分过多影响作物生长;
步骤三、根据作物生长不同阶段需水量的不同,厢沟可以选择不关水或者关水,但是在关水时水深不超过10cm,多余的水通过围沟排除。此处,通过设置水深10cm,是因为发明人在实践过程中,经过多次发现,水深超过10cm之后,就可能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而在水深不超过10cm时,通过土壤的毛细吸附作用,可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节约了水的用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以西红柿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2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