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催化剂中的NO2形成的车载诊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3151.4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C.H.金;J.E.科瓦尔科夫斯基;D.N.贝尔顿;S.J.施米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F01N3/03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连涛;万雪松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催化剂 中的 no sub 形成 车载 诊断 方法 | ||
1.评测车辆柴油发动机废气流中的含铂柴油发动机氧化催化剂(DOC)的一氧化氮(NO)氧化性能的方法,其中所述DOC旨在同时将一氧化氮(NO)转化成二氧化氮(NO2),将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和将未燃烧烃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在相对较高的废气入口温度下DOC的废气入口温度与DOC的废气出口温度之间的ΔT值;
确定在较低的废气入口温度下DOC的废气入口温度与DOC的出口温度之间的ΔT值;和
使用所得ΔT值的0或非0量值作为DOC的预期NO氧化功能的量度。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对较高的废气DOC入口温度值为大约250℃且所述较低的废气DOC入口温度低至少25-℃。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较高的DOC废气入口温度值和较低的DOC废气入口温度值两者下的ΔT的非0值用于指示DOC对于NO转化、CO转化和HC转化都有效的性能。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较高的DOC入口温度值下的ΔT的0值用于指示DOC对于NO转化、CO转化和HC转化都无效的性能。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较高的DOC废气入口温度值下的ΔT的非0值和在较低的DOC废气入口温度值下的ΔT的0值或低值用于指示DOC对于NO转化无效的性能。
6.测定铂基柴油发动机氧化催化剂在车辆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中将NO氧化成NO2的能力的方法,所述柴油发动机氧化催化剂连接至发动机的所述排气歧管并用于氧化来自发动机的废气流中的残留烃、一氧化碳和NO以作为对废气流施以NO和NO2的选择性催化还原以及废气中的微粒的过滤和定期燃烧的准备,所述铂基催化剂在具有相对于废气流向的DOC入口和DOC出口的柴油发动机氧化催化剂反应器(DOC)中包含分散在氧化铝载体颗粒上的铂和钯颗粒,所述铂基氧化催化剂具有预定组成及通过在包含二氧化碳、水、氧气和氮气的催化剂老化气流中在比DOC的指定运行温度高的温度下加热该铂基催化剂试样而预确定的老化特性,所述车辆具有可与柴油发动机运行控制系统联合运行的基于计算机的废气流控制系统,其包含定期追踪DOC反应器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处的发动机废气温度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定期测定在相对较高的废气入口温度下DOC的废气入口温度与DOC的废气出口温度之间的ΔT值,通过催化剂老化特性工艺确定所述高废气入口温度,通过发动机运行实现所述高废气温度;
测定在较低的废气入口温度下DOC的废气入口温度与出口温度之间的ΔT值,通过催化剂老化特性工艺确定所述低废气温度,通过发动机运行实现所述低废气温度;
使用所得ΔT值的0或非0量值作为DOC的NO氧化功能的当前效力的量度,并记录当前NO氧化效力的该DOC值;和
定期重复DOC入口温度值的测定和它们在测量DOC的所述NO氧化功能效力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对较高的废气DOC入口温度值为大约250℃且所述较低的废气DOC入口温度低至少25℃。
8.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较高的DOC废气入口温度值和较低的DOC废气入口温度值两者下的ΔT的非0值用于指示DOC对于NO转化、CO转化和HC转化都有效的性能。
9.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较高的DOC入口温度值下的ΔT的0值用于指示DOC对于NO转化、CO转化和HC转化都无效的性能。
10.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较高的DOC废气入口温度值下的ΔT的非0值和在较低的DOC废气入口温度值下的ΔT的0值或低值用于指示DOC相对NO转化无效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31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