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的传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4712.2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9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雷;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局部 放电 在线 检测 传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故障探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的传感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线路以其占用通道资源小、供电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少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电网,并有逐步取代架空输、配电线路的趋势。特别是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青岛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电缆化率已高达90%以上。由此可见,电力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以及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
电缆本体或附件绝缘中存在某一点或多点的缺陷,如微孔、杂质、半导电层表面突起或凹陷等,使得该点局部电场畸变。当畸变电场强度超过绝缘介质的击穿场强时,该点发生局部击穿放电现象,所产生的放电脉冲电流信号沿电缆线路传播。此外,局部击穿放电现象还会以声、光、热等形式表现出来。
由于电缆电容量很大,以往对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很困难。但通过电感补偿,采取谐振的方法,在现场对电缆主绝缘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已经比较方便了。由于在交流试验电压下,电缆主绝缘的电压分布与运行电压下的相一致,且同时可以进行介质损耗因数和局部放电测量,对于发现局部大型缺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成为诊断电缆绝缘状态的重要现场试验。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在U/U0≤3的情况下(U为试验电压),0.1Hz和50Hz对电缆主绝缘内的水树枝增长及局部放电脉冲重复频率影响不大。但没有试验电压频率高于50Hz下的研究数据,因此,当采用谐振耐压装置进行试验时,频率暂定不超过300Hz,且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并积累试验经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灵敏度的对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的传感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对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的传感系统,该传感系统包括传感器单元、滤波单元、信号调理单元及信号显示单元,所述的传感器单元安装在被测电缆的两端及电缆接头处,传感器单元经同轴电缆与滤波单元连接,所述的滤波单元、信号调理单元及信号显示单元依次连接,滤波单元将传感器单元检测到的电流信号经过滤波处理后输出到信号调理单元中,信号调理单元将信号调理放大后传递给信号显示单元中输出显示。
所述的传感器单元包括电感型带状传感器、高频电流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金属膜电极传感器、电容型带状传感器及超高频传感器,所述的电感型带状传感器及高频电流传感器设在被测电缆的一端,所述的声发射传感器、金属膜电极传感器及电容型带状传感器设置在被测电缆的电缆接头处,所述的超高频传感器设在被测电缆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感型带状传感器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一金属箔电极,所述的第一绝缘层紧贴在被测电缆的本体,第一绝缘层的外部设置第一金属箔电极,第一金属箔电极的外部设置第二绝缘层。
所述的电容型带状传感器包括第三绝缘层、第二金属箔电极、半导电层及金属屏蔽层,所述的第三绝缘层紧贴在被测电缆的本体,第三绝缘层的外部设置第二金属箔电极,所述的半导电层及金属屏蔽层依次设置在金属箔电极的外侧。
所述的传感器单元还包括方向耦合器,该方向耦合器设置在被测电缆的电缆接头处。
所述的被测电缆的两端套设有屏蔽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电感耦合法和电容耦合法不影响电缆本体的绝缘性能,特别适用于电缆附件的局放检测,比常规局放测量有更高的灵敏度,能耦合到电缆接头75pC的放电脉冲信号,并且使用时不需要改变电缆本体,现场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感器单元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被测电缆、11为电缆接头、12为屏蔽护套、2为传感器单元、21为电感型带状传感器、22为高频电流传感器、23为声发射传感器、24为金属膜电极传感器、25为电容型带状传感器、26为超高频传感器、27为方向耦合器、3为滤波单元、4为信号调理单元、5为信号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4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点高灵敏度检波器
- 下一篇:一种配电网终端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