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5061.9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4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韦进光;徐铁;李海建;黄振之;张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张荣玖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衬套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是一种汽车前稳定杆衬套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前悬架系统中的横向稳定杆通常通过衬套组件与车身或与车身固定的部件连接;稳定杆在工作过程中常会存在横向窜动的现象,若窜动过大,会影响整车性能、与其他零部件干涉等等;因此稳定杆衬套组件与稳定杆配合安装要能有效的限制稳定杆横向窜动。
目前采用的稳定杆衬套组件结构如图1所示:由稳定杆衬套1a、压块2a组成,通常衬套为橡胶,压块为铁件;稳定杆衬套的结构如图2所示,压块的结构如图3所示;稳定杆衬套组件的装配状态如图4所示,稳定杆向左窜动时,右边起到限位作用,反之亦然。
在工作过程中,此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稳定杆3a工作中窜动时,衬套易被稳定杆限位圈301a压入压块内腔,从而丧失横向稳定杆的轴向限位作用;
2)衬套使用寿命不长,因稳定杆、衬套窜动而易磨损,且压块侧面与衬套的翻边101a接触面积小,易将衬套的翻边切割掉;
3)衬套的开口102a朝下,位置不太合理,预紧衬套时,此开口不易被压闭合,从而导致衬套与稳定杆接触不良,也易产生衬套磨损;
4)易产生异响:衬套窜动与压块摩擦;衬套翻边被切掉后,稳定杆限位圈与压块相撞击等,从而易产生异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后的稳定杆衬套组件,该组件能很好的限制稳定杆横向窜动,保证稳定杆正常工作,并能提高稳定杆衬套的使用寿命以及有效的降低噪声、异响。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包括稳定杆衬套和压块,稳定杆衬套为橡胶件,压块为铁件,所述稳定杆衬套两端有过渡大圆弧的翻边,在压块两边也有与稳定杆衬套两端过渡大圆弧的翻边紧密配合的过渡大圆弧的翻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稳定杆衬套中上部有一个凸起,在压块的中部也有一个凸起,所述压块中部的凸起与衬套中上部的凸起紧密配合。
所述稳定杆衬套的开口方向开在侧面。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稳定杆衬套两端过渡大圆弧的翻边的弧度R为压块壁厚δ的1.5~3倍。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的有益效果是:
1、能很好的限制稳定杆横向窜动,保证稳定杆正常工作。
2、提高稳定杆衬套的使用寿命。
3、能有效的降低噪声、异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之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现有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现有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的衬套结构示意图;
图3:现有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的压块结构示意图;
图4:采用现有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的稳定杆总成装配图;
图5:本发明稳定杆衬套组件组合状态示意图(立体图);
图6-1~图6-5:本发明稳定杆衬套组件的衬套结构示意图:
图6-1:立体图,图6-2:主视图,图6-3:图6-2的左视图,
图6-4:图6-2的俯视图,图6-5:图6-2的B-B剖视图;
图7-1~图7-5:本发明稳定杆衬套组件的压块结构图示意图:
图7-1:立体图,图7-2:主视图,图7-3:图7-2的左视图,
图7-4:图7-2的俯视图,图7-5:图7-2的A-A剖视图;
图8:采用本发明稳定杆衬套组件的稳定杆总成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包括稳定杆衬套1c和压块2c(参见图5),稳定杆衬套为橡胶件,压块为铁件;
如图5,图6-1~图6-5,图7-1~图7-5所示,所述稳定杆衬套1c两端有过渡大圆弧的翻边101c,在压块两边也有与稳定杆衬套两端过渡大圆弧的翻边紧密配合的过渡大圆弧的翻边201c;在一般情况下,所述稳定杆衬套两端过渡大圆弧的翻边101c的弧度R为压块壁厚δ的1.5~3倍(参见图6-5、图7-5)。
所述稳定杆衬套1c中上部有一个凸起103c,在压块2c的中部也有一个凸起203c,所述压块2c中部的凸起203c与衬套1中上部的凸起103c紧密配合;
所述稳定杆衬套1c中上部的凸起103c可以是圆弧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但以圆弧形为最好。
所述稳定杆衬套1c的开口102c方向在稳定杆衬套的侧面,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5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