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5436.1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中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17/00;A61K36/4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940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布褶藤 治疗 黄褐斑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
背景技术: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症状,是由于皮肤黑色素增多而不能有效及时排除,沉积于面部形成的。因黄褐斑对人体除不美观外,无其他不适症状,所以,通常人们仅将之视为一般的损容性皮肤病变。
中医认为其病因为肾虚肝旺。目前,中西医都有很多治疗黄褐斑的方法,但是治疗效果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好的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毛药13-17、云木香8-12、制首乌8-12、石龙芮10-14、桑白皮6-10、桔梗4-8、玉竹8-12、百合1-5、夏枯草4-8、杏仁13-17、白芷13-17、布褶藤8-12、滇茜草1-5、圆叶母草1-5、盐肤木8-12。
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毛药15、云木香10、制首乌10、石龙芮12、桑白皮8、桔梗6、玉竹8、百合3、夏枯草6、杏仁15、白芷15、布褶藤8、滇茜草3、圆叶母草3、盐肤木8。
布褶藤,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配方利用布褶藤的补血活血性能,另外配合一些清热解毒、平肝解郁、以及美容养颜的中药,采用标本兼顾的方法,使得全身气血运行畅通,面部皮肤得气血温煦滋养,色斑快速消退,对于治疗黄褐斑具有很好的疗效,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毛药15、云木香10、制首乌10、石龙芮12、桑白皮8、桔梗6、玉竹8、百合3、夏枯草6、杏仁15、白芷15、布褶藤8、滇茜草3、圆叶母草3、盐肤木8。
称取上列配方,按照中药汤药的常规制法将其制成汤剂,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黄某,女,34岁,主诉:面部斑点二年余。体征:褐斑分布于面部、呈月状、点状黄褐斑,不规则色素沉着。诊断:黄褐斑。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一月后,褐斑颜色减淡,继续服用二个月,色素基本消除,效果显著。
病例二:
赵某,女,45岁,主诉:面部褐斑十来年。 体征:皮损分布于两颧部、鼻部和额部,可见分散的点状和月牙状的褐斑。诊断:黄褐斑。服用本发明中药三周后,褐斑开始淡化;继续服用二个月,褐斑消除,效果显著。
病例三:
雍某,女,38岁。主诉:平素体虚,近半年来因工作繁忙,加之心情不畅,而渐感头昏,神疲乏力,失眠多梦,面部渐生斑块。月经色暗,经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诊为黄褐斑。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一月后,精神好转,继续服用一个月,月经色恢复正常,褐斑明显淡化;再继续服用一个半月,色斑基本祛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中,未经陈文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54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