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0708.7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孙方义;王蔚茹;吴远启;胡春华;封敏宇;董林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F1/12 | 分类号: | B44F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防伪 元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依次包括光变油墨层、配色油墨层、去金属保护层、金属层;
所述光变油墨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部分层叠,在一定角度下反射观察呈相同颜色,在其它角度下反射观察呈不同颜色;
所述去金属保护层和所述金属层通过去金属工艺形成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案的线条尺寸为0.08mm~0.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形成的所述缩微图案在位置上对应所述配色油墨层未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采用光学密度大于1OD的金属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采用光学密度为2OD~3OD的铝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大于10%,所述配色油墨层未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小于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变油墨层的厚度为5μm~7μm,所述配色油墨层的厚度为4μm~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还包括柔性支撑层;
所述柔性支撑层与所述去金属保护层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层相应的两个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层的厚度不小于12μ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还包括保护结构层和粘结层;
所述保护结构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分别位于所述光变油墨层相应的两个端面,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配色油墨层与所述去金属保护层之间;或者,
所述保护结构层与所述光变油墨层分别位于所述粘结层相应的两个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保护结构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分别位于所述光变油墨层相应的两个端面,则所述保护结构层的厚度不小于12μm;
如果所述保护结构层与所述光变油墨层分别位于所述粘结层相应的两个端面,则所述保护结构层的厚度不小于6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还包括磁性介质层,所述磁性介质层位于所述去金属保护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之间,且所述磁性介质层在位置上对应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
12.一种制作光学防伪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以柔性支撑层和保护结构层为基材,在所述柔性支撑层上蒸镀金属层,并在所述金属层上精细印刷去金属保护层,通过去金属工艺形成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案的线条尺寸为0.08mm~0.2mm;在所述保护结构层上依次印刷光变油墨层和配色油墨层,且所述光变油墨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部分层叠;
通过粘结层将所述配色油墨层与所述去金属保护层相粘合,形成所述光学防伪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色油墨层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大于10%,所述配色油墨层未被所述光变油墨层覆盖的区域的光透过率不小于3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光透过率的方式包括:
通过调整所述配色油墨层和/或所述光变油墨层的厚度的方式,调整所述光透过率;和/或,
通过调整所述配色油墨层的颜料颜色的方式,调整所述光透过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以调整厚度的方式调整所述光透过率,则
所述光变油墨层的厚度为5μm~7μm,所述配色油墨层的厚度为4μm~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070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