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丝绸染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1031.9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39 | 分类号: | D06P1/39;D06P1/38;D06P3/06;D06P3/10;D06P5/00;D06P5/30;D06P1/48;D06B21/00;D06B9/00;D06B1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丝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丝绸染料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绸染绘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丝绸印染方法有手工或机器印花、扎染、蜡染、隔离胶酸性染料手绘、活性数码印花等。丝绸印花和染色工艺比较稳定,通常采用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这两种染料在操作上要求不同,具体程序规定也有区别。现有丝绸印花图案、染色的色彩由于受工艺及设备的限制,难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化的色彩、图案满足个性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丝绸印花图案、染色色彩由于受现工艺设备的限制,不能充分表现出画家、设计师原创设计思想、色彩情调等缺陷,提供一种能使丝绸品印染更具有艺术品味、时尚个性化特点的丝绸染绘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丝绸染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丝绸面料,酸性染料或活性染料,
(2)采用酸性染料或活性染料对丝绸面料进行染绘,活性染料使用前需要使用复配剂进行复配;
(3)烘干步骤:将染绘好的丝绸连同衬板烘干,温度70-90℃,时间10-15min;
(4)蒸化步骤:将烘干后的丝绸蒸化,温度100-105℃;时间10-35 min;
(5)水洗步骤:先用80-90℃热水,水洗时间30-35min;然后用常温水水洗10-15min;
(6)烘干步骤:将清水漂洗好的丝绸焙烘;温度110-115℃,时间3-5min;焙烘车速7-8m/min,最后落机成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活性染料使用的复配剂,其组分及重量含量比如下:糊料海藻酸纳3 %,元明为粉 1 %,尿素6 %,小苏打(碳酸氢纳)2 %,水88 %。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的染绘方法为直接绸面染绘,即在丝绸上用酸性染料或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或绘画后,放在衬板上待自然干燥后再烘干;
优选地,使用活性染料的数码喷印方法,包括先在丝绸面料上用复配剂上浆,干燥后数码喷印,干燥后再用活性染料染绘。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的染绘方法为玻璃台板染绘,即先用水将染料溶解稀释成液态的色水,或再使用增稠剂增稠;或直接用固体色粉,根据画面需要在平板玻璃台板上染绘,染绘到符合设计要求时,把丝绸平铺在染绘好的玻璃台板的染料上面,待绸面吸满色后,收起放置在吸湿强的纸上,再放在木质衬板上准备烘干。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的染绘方法为交替染绘,即A.先在绸面上局部染绘,放在衬板上待自然干燥,B.再在玻璃台板上染绘,把丝绸平铺在染绘好的玻璃台板的染料上面,待绸面吸满色后,收起放置在吸湿强的纸上,再放在木质衬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的交替染绘方法中,A步骤和B步骤顺序互换。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酸性染料或活性染料使用调配时,可加入增稠剂进行调配;所述活性染料增稠剂选自羟乙基纤维素,糊料海藻酸纳中一种或二者组合;所述酸性染料增稠剂选自糊料PS-14,W-8,羟乙基纤维素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优选地,在酸性染料或活性染料内可加入助剂,酸性染料助剂选自液体石蜡,防水剂,渗透剂,吊白块,食用盐,乙二醇,粘合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活性染料助剂选自糊料海藻酸纳,尿素,碳酸氢纳,元明粉,食用碱,自来水,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本发明的丝绸染绘方法制备的产品,在染绘固色工艺,色牢度检测标准,环保指标上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而且其中的染绘步骤完全属于自由染绘,染绘的材料、色彩的搭配、图案的形态、绸面水墨、水彩韵味的掌控、前后的程序由操作者自定,这种融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染绘工艺,在现丝绸印染行业中还从未有过。
本发明通过丝绸染绘方法用常规的酸性、活性染料,各种适用丝绸面料的助剂及新材料,结合丝绸提花产品、印花产品图案设计中的常用绘画技法,并针对丝绸纤维的特性,染料染绘染料与丝绸产生的特殊色彩效果,所独创的染绘特种技法、结合特种助剂的交错、交叉、交替使用,所形成的染绘作品色彩的空间混合视觉效果,是现在常规印染技术无法达到和媲美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10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氯乙酸的周期式自动控制方法
- 下一篇:测试架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