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流体装置制备二氧化锆陶瓷微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1349.7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8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皓生;张磊;刘兵;郝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8 | 分类号: | C04B35/48;C04B35/624;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流体 装置 制备 氧化锆 陶瓷 方法 | ||
1.一种利用微流体装置制备二氧化锆陶瓷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圆锥入射管(1)、圆锥收集管(2)和方管(3),圆锥入射管(1)和圆锥收集管(2)分别从方管两端插入并同轴布置,圆锥入射管和圆锥收集管的两个锥口相对且留有间隙,圆锥入射管锥口小于圆锥收集管锥口;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制好的二氧化锆前驱体溶胶作为内相流体(8)从圆锥入射管(1)注入,中间相流体(9)从方管(3)的一端沿着圆锥入射管外壁与方管内壁的间隙流入;连续相流体(10)从方管(3)另一端沿着圆锥收集管外壁与方管内壁的间隙流入;将内相流体(8)流量调节至200-300μL/h,中间相流体(9)流量调节至300-850μL/h,连续相流体(10)流量调节至2500-3500μL/h,所述中间相流体(9)与内相流体(8)不相容,与连续相流体(10)也不相容,三相流体在圆锥收集管端口处汇集后,形成含有双乳化液滴的流体从圆锥收集管流出;
2)将含有双乳化液滴的流体加热固化,加热温度为70~80℃,加热结束后,在连续相流体(10)中加入与连续相流体(10)同体积的碱性溶液并混合均匀,然后放置至白色凝胶微球生成,碱性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2.5-4.5mol/L;
3)将反应结束后的白色凝胶微球转移至培养皿中,使用去离子水对其进行反复冲洗,直至白色凝胶微球表面油层被冲洗除去;
4)将去除油层后的白色凝胶微球转移至另一培养皿中,倒入水与醇混合溶液,对颗粒进行初步脱水,水与醇的体积比为1:1~4;然后移除混合溶液,再使用未稀释的醇对颗粒进行深度脱水;
5)将脱水后的白色凝胶微球放入恒温箱内烘干,烘干后的白色凝胶微球转移到坩埚中,在保护气体中逐步升温至1400~1600℃进行烧结,获得平均直径为62~80μm的二氧化锆陶瓷微球。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流体装置制备二氧化锆陶瓷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相流体(10)采用水性溶液,中间相流体(9)采用油性溶液。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微流体装置制备二氧化锆陶瓷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溶液为聚乙烯醇水溶液,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0~15%;油性溶液采用以道康宁749溶液为表面活性剂的硅油。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流体装置制备二氧化锆陶瓷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碱性溶液采用氨水(11)。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流体装置制备二氧化锆陶瓷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醇为异丙醇或无水乙醇。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流体装置制备二氧化锆陶瓷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保护气体为氩气。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流体装置制备二氧化锆陶瓷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锆前驱体溶胶以氧氯化锆或硝酸锆中的一种作为锆源,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尿素、聚乙烯醇和柠檬酸为凝胶助剂,以硝酸钇、四氢糠醇或所述两者的混合液作为凝胶与烧结时的稳定剂,其中,锆离子的摩尔浓度为1~1.5mol/L,锆离子、尿素、柠檬酸和硝酸钇的摩尔比为1:2~2.5:0.05~0.1:0.03~0.05,聚乙烯醇、四氢糠醇、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10wt%、1~1.2wt%、2.5~3.5wt%、0.1~0.2wt%和 0.1 5~0.2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13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传感器批量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U型管压力计的防喷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