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71567.0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43;G02F1/1333;G09G3/36;G02B27/22;H04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能够进行二维显示(平面显示)和三维显示(立体显示)的显示单元。
背景技术
能够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单元包括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镜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单元以及不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镜的显示单元。在不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镜的显示单元中,例如,柱状透镜或视差屏障被用于允许观看者通过裸眼查看立体图像。当柱状透镜或视差屏障将图像信息分布给右眼和左眼内时,右眼和左眼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像,结果,可实现三维显示。
在能够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单元内,与在相关技术中仅仅进行二维显示的显示单元的情况一样,需要更高的图像质量并且需要减小厚度。因此,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1-142065中,提出了使用侧光方法部分地调制背光的光强度的方法。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1-142065中描述的背光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上的光源、附接至导光板中的光调制装置以及驱动光调制装置的驱动电路。光调制装置由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以及其间夹有PDLC的一对电极构造而成。这对电极均被配置成具有多个带状电极,并且PDLC之上的带状电极以及PDLC之下的带状电极设置成彼此正交。例如,驱动电路通过简单的矩阵驱动方法,驱动每个带状电极,以便将部分PDLC切换成散射状态或透明状态,从而允许PDLC的散射区域发出照明光。
发明内容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1-142065中描述的背光中,为了从平面中更小的区域内部分地发射照明光,需要增加带状电极的数量。然而,带状电极的数量增加越多,就越难以使用简单的矩阵驱动方法短时间驱动所有的带状电极。因此,考虑将平面电极(整面膜)用作一个电极,将二维布置的多个小电极配置而成的电极用作另一个电极,并且将TFT连接到每个小电极,从而通过有源矩阵驱动方法,驱动每个小电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制造背光的成本增大。
期望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从平面内更小的区域中部分地发射照明光的显示单元。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单元,包括: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照明装置,照射显示面板;以及驱动电路,驱动显示面板和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彼此分离并且彼此相对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以及向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端面发射光的光源。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光调制层,布置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间隙内,并且根据电位差,关于来自光源的光呈现散射特性或透明性;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间夹有光调制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包括多个带状电极。第一电极的带状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带状电极在彼此相交的方向延伸。在显示面板上显示二维图像、三维图像或者包括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图像时,驱动电路驱动各个带状电极,以使得第一电极的带状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带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的面内分布在一个帧周期内恒定。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单元内,照明装置内具有光调制层,根据带状电极所产生的电位差,该光调制层关于来自光源的光,呈现散射特性或透明性。因此,通过光调制层的电位差控制,从光源发射的并且通过第一透明基板等传送的光穿过呈现透明性的区域,以便由照明装置的顶部表面全反射或者由照明装置的顶部表面以高反射率反射。另一方面,通过光调制层的电位差控制,通过第一透明基板等传送的光在呈现散射特性的区域内被散射,以便穿过照明装置的顶部表面。因此,从与照明装置的发光区域中的呈现透明性的区域(后文中简称为“发光区域中的透射区域”)对应的区域几乎不发射照明光。而且,从与照明装置的发光区域内呈现散射特性的区域(后文中简称为“发光区域内的散射区域”)对应的区域,发射照明光。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单元内,根据带状电极的布局以及所施加的电压,从部分光调制层或整个光调制层发射照明光;因此,在三维显示和二维显示之间进行切换。而且,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面板上显示二维图像、三维图像或者包括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图像时,驱动各个带状电极,以便允许第一电极的带状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带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的面内分布在一个帧周期内恒定。因此,带状电极的数量不受到驱动方法的限制。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单元内,通过光调制层上的电位差控制,在三维显示和二维显示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带状电极的数量不受到驱动方法的限制;因此,必要时增大带状电极的数量,以便允许在平面内部分发射照明光的区域更小。因此,以低成本从平面内更小的区域中部分发射照明光。
要理解的是,上述概述和以下具体描述是示例性的,并且用于进一步解释所要求的技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15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