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焦油加氢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4216.5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9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李稳宏;雷宝刚;刘庆超;李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49/18 | 分类号: | C10G49/18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谢钢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焦油 加氢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焦油加氢工艺方法,特别是延长煤焦油加氢催化剂寿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推动以煤为主的多元化能源发展思路已成为我国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手段。其中,采用煤热解、炼焦或气化副产的煤焦油通过加氢改质生产汽、柴油技术,不但可以有效缓解石油资源紧缺的能源现状,同时还可以充分提高煤焦油综合利用价值,解决因煤焦油低值利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煤焦油加氢技术是通过加氢反应脱除煤焦油中硫、氮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组分,生产环境友好的清洁燃料。煤焦油加氢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全馏分加氢技术、宽馏分加氢技术、延迟焦化加氢裂化技术、悬浮床加氢技术等。
煤焦油通过加氢得到的加氢产物经分馏可得C1~C4的轻烃、石脑油、煤油、柴油和尾油。该技术可以将煤焦油中的杂质去除并使部分重组分转化为轻组分,但是对加氢催化剂的要求较高,操作不慎容易造成催化剂失活。另一方面,加氢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随着煤焦油的处理量增加,吸附越来越多对催化剂有毒的物质,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逐渐下降。当所得到的产品油质量下降时,就得提高反应温度以保证正常生产。但煤焦油加氢过程本身是在一种高温高压下的条件下操作的,靠升温来延长操作周期的余地不大。当升温和降低产品油的产量达到一定限度后,就必须停车更换催化剂或对催化剂进行再生。煤焦油加氢催化剂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停车更换催化剂会对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维持催化剂的活性,延长装置的操作周期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CN1269365A公开了一种石蜡类产品催化加氢精制的方法,在石蜡产品加氢过程中,通过间歇补硫和连续补硫维持和恢复催化剂的活性。石蜡产品的杂质(硫、氮、金属等)少,而原料煤焦油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固体杂质和金属盐类等杂质,处理难度大。CN1087933A公开了烃类加氢处理过程中补硫的方法,其补硫剂为含H2S的烃油或H2S气体,加氢原料为石油馏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持煤焦油加氢催化剂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实现过程如下:
煤焦油加氢催化剂一般都是硫化型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的活性金属在硫化态下使用时才有较高的加氢活性。煤焦油的硫含量通常在0.1~0.3%,此浓度不足以维持催化剂的硫化态所需要的H2S的浓度。循环氢中H2S的浓度过低,造成硫化型催化剂部分失硫,从而导致活性金属由活性最高的硫化态部分转变为活性较低的还原态。处于还原态的活性金属不仅加氢活性低,且易聚集,造成永久失活,以致催化剂的活性下降,直接导致产品油的质量下降。因此,控制煤焦油加氢过程中循环氢中H2S的浓度是延长催化剂使用周期的关键因素。
本发明一种煤焦油加氢工艺方法,在煤焦油加氢反应过程中,通过向固定床加氢反应器中连续加入硫化剂,以维持循环氢中H2S体积百分含量为0.05-0.1%,优选为0.06-0.08%。在此浓度下,可以防止硫化型催化剂失硫,以维持煤焦油加氢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这种方法一方面保证了产品油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延长了装置的运转周期。
采取连续补硫方式不影响装置的正常操作,补硫的形式包括直接在煤焦油原料中加入元素硫和加入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可以是二硫化炭、二甲基二硫、正丁基硫醇、二甲基硫醚或者是这几种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除了往原料中加入硫或硫化合物外,还可以直接在循环气或反应器中加入H2S气体。
所述的煤焦油为煤炭在气化、炼焦或生产半焦过程中产生的低温(低温温度范围为500~700℃)、中温(中温温度范围为700~900℃)和高温(高温温度范围为900~1100℃)全馏分煤焦油或这几种煤焦油的馏分油,或这几种煤焦油经延迟焦化得到的轻质油。
上述煤焦油加氢工艺条件为:煤焦油固定床加氢在空速0.5~1.0h-1,反应压力14~16 MPa,氢油比1000:1~1500:1,保护剂床层温度280~300℃,脱金属剂床层温度330~360℃、脱硫剂床层温度350~370℃,脱氮剂床层温度360~380℃的条件下进行。
上述煤焦油加氢反应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为含有Co、Mo、W或Ni的三氧化二铝负载型加氢催化剂,如石油科学研究院RHT系列催化剂或抚顺研究院FZC系列催化剂,各种催化剂的装填体积比为:保护剂:脱金属剂:脱硫剂:脱氮剂=15~25:35~45:20~30:35~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42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