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壳基多孔炭真菌毒素吸附剂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4521.4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瑄;陆凤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A23L1/015;A23K1/14;A23K1/16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壳 基多 真菌 毒素 吸附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剂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真菌毒素吸附剂的方法,属于食品和饲料脱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有许多真菌对人类有益,而有些真菌对人类有害。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注意到真菌毒素中毒的现象。由于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它污染的对象主要是潮湿的或半干燥的贮藏食品,因此粮食大豆污染尤为严重。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报告,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遭受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约有2%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而失去营养和经济价值。全球每年因真菌毒素污染而造成的直接及间接损失可能达到数百亿美元。
目前已知有300多种不同的真菌毒素。对人类危害严重的真菌毒素主要有十几种,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展青霉素(PAT)、玉米赤霉烯酮(ZEN)、橘霉素(citrini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DON)等。
为了防止谷物被真菌毒素感染,人们尝试很多的方法。在谷物被感染之前及早预防当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一,我们可以通过选育本身具有抗真菌感染能力的植株。但是,这种大规模选育的过程是一种在时间和经济上成本都很髙的做法。于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植物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抗真菌感染的能力就成为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现在人们已知几种有抗真菌作用的蛋白质和多肽,因此通过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手段,人们可以给植物赋予抗真菌的能力。
然而,由于预防手段的有效性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该年份的气候条件、当地作物的种类和生产条件。因此,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降解的方法对已被真菌毒素污染的谷物进行处理,降低其危害,就成了一种实用而普遍的做法。
目前比较有应用价值的真菌毒素脱毒方法是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剂包括铝硅酸盐、活性炭和葡萄糖甘露聚糖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铝硅酸盐类吸附剂,如天然的蒙脱石、沸石、粘土、膨润土以及它们的一些改性物等。这些天然矿产物由于产地、组成和结构的差异,使得它们的吸附性能千差万别,由此也造成了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作用效果相去甚远。其次,由于这类吸附剂都为天然矿物或其改性物,往往重金属和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如二恶英等含量高,如果添加到食品或饲料中,有可能会造成新的污染,甚至成为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活性炭是常用的一类吸附剂,其用于吸附真菌毒素的研究国外也有一些报道。研究发现活性炭对于真菌毒素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一些动物实验也证实饲料中添加活性炭可以有效抑制真菌毒素的不良影响,但是不同的活性炭产品表现出了很大的性能差异。
作为吸附剂的活性炭产品主要包括煤焦活性炭和生物质活性炭。煤焦活性炭一般比表面积较高,但是有害杂质含量往往较高,不适于用作食品、医药、饲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生物质活性炭主要是由木材和果壳等天然木质纤维素材料制成的,广泛用于食品、饮用水、医药等领域。由于原料来源和制备工艺的不同,生物质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也有很大差异,其吸附性能也不尽相同。稻壳是稻米加工业最大的副产物,约占稻谷籽粒重量的18%~22%,每年我国稻米加工企业产生的废弃稻壳约0.4亿吨。稻壳的体积很大,如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堆积时间过长还有自燃的危险,因此国内外对稻壳的处理和利用都引起了高度关注。稻壳是一种木质纤维素材料,是优质廉价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经过适当的炭化处理可以制备性能优异的多孔炭材料。近年来,国内外有文献报道了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对于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是稻壳基多孔炭对于真菌毒素的吸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廉价的稻壳,采用分步炭化法制备一种稻壳基多孔炭真菌毒素吸附剂,广泛用于食品、饲料领域真菌毒素的脱毒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壳基多孔炭真菌毒素吸附剂制备方法,其以稻壳为原料,经低温预炭化后以一定浓度的碱溶液浸渍处理,最后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烧结,生成吸附剂成品。
本发明具体是按照以下顺序的操作步骤实现稻壳基多孔炭真菌毒素吸附剂制备的:
步骤一,清洗干燥,用水将稻壳清洗干净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晾干或干燥处理;
步骤二,预炭化,将清洗干燥后的稻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预炭化处理;
步骤三,浸渍,用一定浓度的碱溶液对预炭化后的产物进行浸渍处理;
步骤四,烧结,对浸渍后的产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隔绝空气烧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45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筋桁架腹杆筋同步送进打弯装置
- 下一篇:具有整体的减速齿轮组的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