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星外转动电缆束的热设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75502.3 申请日: 2012-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2881385A 公开(公告)日: 2013-01-16
发明(设计)人: 孟恒辉;耿利寅;谭沧海;彭方汉;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主分类号: H01B13/012 分类号: H01B13/012
代理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代理人: 安丽
地址: 100094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外转 电缆 设计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星外转动电缆束的热设计方法,尤其适用于星外对温度要求高的电缆,属于星外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星外电缆,目前选用的都是瑞侃导线,电缆的绝缘和护套都采用了辐照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并通过一定剂量高能电子辐照后使其产生交联而制成的产品。其能承受的温度范围为:-100~+200℃,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直接裸露在星外就能适应复杂的外空间环境。而星外的活动电缆,由于有活动功能需求,长期的活动会对电缆转动和静止交界处产生应力积累效应,信号衰减严重。

通过地面环境试验验证,例如当有些转动电缆在-25℃为一个临界点,电缆温度低于该值时,信号性能衰弱达50%,性能受到影响,功能无法实现。故为了更好的保证电缆功能实现,转动电缆温度需要突破常规的温度限制,根据性能特性突变区域特性,对温度提出了温度不能低于-25℃的要求,这就要求电缆需要有良好的鲁棒性,能适应在轨复杂空间环境。

电缆直接暴露在超低温真空外环境,根据安装位置不同受到不同程度的外热流,温度变化剧烈。特殊电缆对温度的需求,采用常规的被动热控手段难以满足要求,而通用的主动热控手段在电缆线束上难以实施,尤其是对于在星外转动的电缆,无法在其上缠绕加热带,故必须针对电缆采用特殊的热控措施,来保证其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一种星外转动电缆束的热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星外转动电缆束的热设计方法,该方法从电缆束自身入手,找到能够有效利用的热量,来维持电缆束温度需求,同时还需要与外空间隔热处理,从而形成了一条通过功率电缆芯发热来实现温度维持的小封闭环境;该方法的设计思路为1)功率电缆芯和信号电缆芯需要隔离,以保证两者之间不会产生信号干扰;2)通过数值仿真来确定星外电缆束所需的加热功率;3)设计功率电缆芯的长度,使得功率电缆芯自身上的发热量为所需的加热功率,充分合理利用热量;4)电缆束外表面包覆多层隔热组件,减小与外空间的辐射换热;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采用Thermal Desktop热分析软件对电缆束在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出使每米电缆束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所需要的功率Q;

2)已知I、R,根据公式Q=L·I2·R计算出L;

其中,I为功率电缆芯的电流,单位为A,R为每米功率电缆芯的阻值,单位为Ω/m,L为每米电缆束需要的功率电缆芯的长度,单位为m;

3)根据L来对功率电缆芯进行设计,设计成“S”形走线;L仅为理论最小值,在实际走线时,可根据情况不低于这个长度即可;如L=2.3,在进行设计时,可按照L=3来设计;

4)分别在功率电缆芯和信号电缆芯外表面包覆内绝缘层,使功率电缆芯与信号电缆芯进行隔离;然后再用外绝缘层将功率电缆和信号电缆合成电缆束;

5)在电缆束的外表面包覆隔热组件;

隔热组件由反射屏和间隔层铺设而成;所述反射屏为厚度为6μm或18~25μm的双面镀铝聚酯膜,反射屏还包括厚度为18~25μm的单面镀铝聚酰亚胺膜;所述间隔层为涤纶网。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根据电缆自身情况,利用功率电缆芯发热,来保证电缆束的温度要求,简化了电缆束的设计,该方法简单有效,同时也提高了可靠性;

本发明的方法经过地面试验验证,该热控措施的电缆束比不采取任何措施的电缆温度可提升100℃左右,效果明显;

本发明的方法设计的电缆束结构简单,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缆束的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功率电缆芯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功率电缆芯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得到的电缆束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星外活动电缆束,电缆束为C55系列导线,导线规格为C55/012-22,功率电缆芯截面为0.35mm2,功率电缆芯的电阻率为50.5Ω/km;在电缆束工作时,通过电缆束的功率电流I=2A,近似认为通过功率电缆芯的电流为2A;为了保证电缆束在冷空间(-269℃)的活动性能,需要把电缆束的温度保持在不低于-25℃的水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55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