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床高温堆乏燃料卸料暂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5689.7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1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泉;聂君锋;张作义;李红克;王鑫;张立国;刘继国;吴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9/06 | 分类号: | G21C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燃料 卸料 暂存 装置 | ||
1.一种球床高温堆乏燃料卸料暂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面法兰组件(1)、筒体组件(3)、用于暂存乏燃料球的料筒转子组件(4)和底面法兰组件(6);
所述筒体组件(3)由筒体(61)、上支承板(59)和下支承板(62)组成,所述上支承板(59)和下支承板(62)上、下分布,分别横向固定在所述筒体(61)的内壁上;
所述顶面法兰组件(1)和底面法兰组件(6)分别与所述筒体(61)的顶端和底端密封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筒体(61)的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所述球床高温堆乏燃料卸料暂存装置还包括第一气流管(16)和第二气流穿管(36),用于根据所述筒体(61)内部的压力来实现筒体(61)内部的气氛切换;
所述顶面法兰组件(1)上具有第一轴向过球通孔(10)和第一轴向转轴通孔(58),所述第一轴向转轴通孔(58)位于所述顶面法兰组件(1)的中部,并在所述顶面法兰组件(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密封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轴向过球通孔(10)等径且同轴的第一进球接管(11)和第二进球接管(9),所述第一轴向转轴通孔(58)与所述料筒转子组件(4)的转轴(19)配合;
所述筒体组件(3)的上支承板(6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进球接管(9)配合的第三过球通孔(54)和与所述料筒转子组件(4)的转轴(19)配合的第三转轴通孔(57);
所述料筒转子组件(4)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顶隔板(17)、用于驱动所述料筒转子组件(4)转动的转轴(19)和底隔板(21),还包括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隔板(17)和底隔板(21)之间、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若干个存球管(18),所述存球管(18)为通管,且所述顶隔板(17)和底隔板(21)上与所述若干个存球管(18)管口相对的位置分别设有与所述存球管(18)等径且同轴的第一组存球管孔(53)和第三组存球管孔(44);其中,所述存球管(18)与所述第三过球通孔(54)等径并相对所述转轴(19)等距设置;
所述筒体组件(3)的下支承板(62)上具有一个与所述存球管(18)等径的轴向过球槽口(38),且所述存球管(18)与所述轴向过球槽口(38)相对所述转轴(19)等距设置;
所述底面法兰组件(6)上具有与所述轴向过球槽口(38)等径且同轴的第二过球通孔(31),所述底面法兰组件(6)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密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过球通孔(31)等径且同轴的第一出球接管(30)和第二出球接管(32);所述第二过球通孔(31)与所述第一出球接管(30)通过一输送单一器(5)连通,所述输送单一器(5)固定在所述下支承板(62)的底面上,用于实现乏燃料球从所述第二过球通孔(31)到所述第一出球接管(30)的单向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床高温堆乏燃料卸料暂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存球管(18)的中部设置有转盘(20),所述转盘(20)上具有与所述若干个存球管(18)配合的第二组存球管孔(47),且所述转盘(20)具有与所述转轴(19)第二外花键(22)配合的第一内花键孔(49);
用于驱动料筒转子组件(4)转轴(19)转动的转子驱动部件(2)密封固设在所述顶面法兰组件(1)的顶面中部;
所述料筒转子组件(4)转轴(19)的顶端具有第一外花键(13),与所述转子驱动部件(2)花键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床高温堆乏燃料卸料暂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穿管(16)设置在所述顶面法兰组件(1)上,且轴向贯穿所述顶面法兰组件(1);所述第二气流穿管(36)和一测压管(33)设置在所述底面法兰组件(6)上,且轴向贯穿所述底面法兰组件(6),所述测压管(33)用于测量筒体(61)内部的压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床高温堆乏燃料卸料暂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3)的上支承板(60)与所述第一气流穿管(16)相对的位置具有气流通孔(59),且所述气流通孔(59)与所述存球管(18)相对所述转轴(19)等距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球床高温堆乏燃料卸料暂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3)的上支承板(60),以及所述料筒转子组件(4)的顶隔板(17)、底隔板(21)和转盘(20)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减重孔(55)、第二减重孔(52)、第三减重孔(45)和第四减重孔(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56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IP网络视频的电子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节能式电脑显卡散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