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用背光反射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5698.6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冠旗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7/22 | 分类号: | F21V7/22;F21V5/04;B32B37/1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伍贤喆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背光 反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反射片。
背景技术
通常,光反射材料的用途有广告牌,显示器以及液晶背光等。以往所使用的光反射片有金属板,金属箔,塑胶片,塑胶片的金属蒸镀品,发泡拉伸的PET薄膜等一系列产品。
近年来,液晶的用途显著扩大,不仅是以往的笔计本电脑的画面,更有望在液晶电视用途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小尺寸比如20英寸以下的监视器或笔计本电脑中,使用导光型背光作为光源,在液晶电视的用途中,为了在大尺寸以上的中型画面和大型画面中实现高亮度,高清晰化,使用了直下式的背光作为光源,各背光以LED冷光为光源,有效的降低了能耗。为了将光高效地传送到液晶单元,需要使用反射片以实现。
导光型背光的反射片是发泡PET膜铺在导光板的下面使用,直下式液晶用背光的反射片使用发泡PET膜或发泡PP膜和铝板的贴合物以及超临界发泡PET片,其中大多将发泡PET膜与铝板贴合物进行弯折加工使用。
目前,作为直下式背光和导光型背光的反射材料最常用的发泡反射膜厚度在188μm,比较薄,因此没有遮光性,并且与刚开始作为反射材料使用的超临界发泡PET相比,光反射率低,对于大尺寸面板的液晶背光模组而言,要求反射片的尺寸相对更大,更厚,才能保证很好的尺寸稳定性与反射效率,而PET基材的加工工艺是侧重于薄型产品,对于厚度在250μm以上的厚度,其双向拉伸的生产工艺就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用背光反射片,本背光反射片由分散层和反射层共挤而成,反射层采用聚碳酸酯和二氧化钛母料混合制成,具有高遮光高反射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大尺寸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的生产与需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晶用背光反射片,由分散层和反射层共同挤出成形而成,所述的反射层由聚碳酸酯和二氧化钛母料混合制成,反射层中二氧化钛母料的质量为聚碳酸酯质量的5~50%。
所述的分散层的厚度为反射片总厚度的5~20%。
所述的分散层的厚度为反射片总厚度的10%。
所述的分散层由聚碳酸酯制成。
所述分散层的外表面上还设有微透镜结构,所述微透镜结构由若干微透镜排列组合而成,相邻微透镜之间紧密相贴;微透镜包括底座和半球顶,所述的底座为圆柱体,圆柱体一端固定在分散层的外表面上,圆柱体另一端与半球顶的圆面相连。
所述圆柱体的外表面与半球顶的球面光滑过渡。
所述微透镜结构中所有半球顶的球面积之和为分散层外表面面积的100%~110%。
本发明液晶用背光反射片由分散层和反射层共挤而成,反射层采用聚碳酸酯和二氧化钛母料混合制成,具有高遮光高反射的特点;分散层上设置了微透镜结构,实现光学扩散的效果,从而大大降低了光的透过性;通过三辊压延的方式来实现反射片的生产,以取代原先的双向拉伸发泡PET膜,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反射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另外本发明在生产时能够方便的在线进行产品反射率调整,可以实现比PE更厚产品的生产,特别适用于大尺寸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的生产与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液晶用背光反射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透镜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液晶用背光反射片制造流程图。
图中:1分散层、2反射层、3微透镜、31底座、32半球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液晶用背光反射片,由分散层1和反射层2共同挤出成形而成,所述的反射层2由聚碳酸酯和二氧化钛母料混合制成,反射层2中二氧化钛的质量为聚碳酸酯质量的5~50%。
为了能兼顾到成本因素和分散层1的性能,所述的分散层1的厚度为反射片总厚度的5~20%,分散层1的厚度包括了微透镜结构的高度,反射片总厚度为分散层1和反射层2厚度之和;分散层1过薄会导致微透镜结构无法实现,另外,过薄对加工设备的精度与要求会更高,实际操作中会有难度。而由于分散层1的加工成本较高,分散层1层厚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反射片的总成本,所以通常分散层1的厚度在反射片总厚度的中不超过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冠旗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冠旗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56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中的进料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 下一篇:行星式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