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堵漏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6880.3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9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安桃;靳福;叶鹏;张帆;许洪军;罗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J15/06 | 分类号: | F16J15/06;F16J1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3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堵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漏洞的板材或箱体进行堵漏的堵漏栓。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板材制成的容器,特别是用金属板材,长期经风吹、雨淋和日晒,易被腐蚀形成漏洞,使容器内的液体外漏,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现在的修复方式有焊补法、铆补法、胶补法、塞补法等,存在的缺点是焊补法因高温易使周边的材料被氧化,导致新的更大的漏洞形成;铆补法不能对箱体板面漏洞进行铆补:胶补法对有水分的漏洞无法实施胶补;塞补法对振动强度大内压较大的漏洞塞补时易脱落。尤其是汽车油箱出现漏洞,由于汽油是一种溶剂且易燃,采用焊补法、铆补法、胶补法等方法均不能及时解决。执行长途运输的车辆途中若遇到上述问题,“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根本没有有效办法堵漏,只能车辆就地抛锚,直接影响运输任务的完成。申请号(201110194509.0)公开了一种堵漏栓,它包括有一个螺栓,在螺栓的螺杆上靠堵头内侧面紧配合有一个柔性内堵盘,与内堵盘相对应在螺母内侧的螺杆上紧配合有一个柔性外堵盘。在螺杆上螺母外侧一端设有一个直径不大于螺杆的多边形转动夹头。内外堵盘均为工程塑料或胶塑材料制成的外侧呈弧形凸面、内侧呈弧形凹面的圆盘。本发明可用于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大小破孔的堵漏,具有操作方便,修补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各种装液体或气体的板材、箱体堵漏。该装置体积过大,对于车辆油箱或水箱的直径仅有5mm以上的小洞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有漏洞箱体进行堵漏的堵漏栓,尤其适用于汽车油箱或水箱5mm以上的小洞的快速堵漏。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堵漏栓,其特征是:包括柔性堵漏栓子和紧固螺栓,所述柔性堵漏栓子中间设有过孔,所述过孔中贯穿带有元宝螺母的紧固螺栓。
所述柔性堵漏栓子纵轴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的圆锥台。
所述柔性堵漏栓子采用耐油橡胶或胶塑材料或工程塑料。
所述柔性堵漏栓子下底直径为16mm-Φ35mm,上底直径Φ8mm-Φ20mm。
所述柔性堵漏栓子两端与紧固螺栓之间分别设有垫圈。
所述紧固螺栓与过孔过盈配合,其直径为Φ3mm-Φ5mm。
有益效果:可用于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大小破孔的堵漏,具有操作方便,修补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各种装液体或气体的板材、箱体堵漏。尤其适用于汽车油箱或水箱5mm以上的小洞的快速堵漏。可以随车携带若干不同规格的堵漏栓,随时堵漏,执行长途运输的车辆途中若遇到上述问题时,“上不着村下不着店”仍可以有效进行堵漏,避免车辆就地抛锚,保证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柔性堵漏栓子,2、紧固螺栓,3、过孔,4、元宝螺母,5、垫圈。A-上底,B-下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详见附图,一种堵漏栓,包括柔性堵漏栓子1和紧固螺栓2,所述柔性堵漏栓子中间设有过孔3,所述过孔中贯穿带有元宝螺母4的紧固螺栓。所述柔性堵漏栓子纵轴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的圆锥台。所述柔性堵漏栓子采用耐油橡胶或胶塑材料或工程塑料。所述柔性堵漏栓子下底B直径为Φ16mm-Φ35mm,上底A直径Φ8mm-Φ20mm。所述柔性堵漏栓子两端与紧固螺栓之间分别设有垫圈5。所述紧固螺栓与过孔过盈配合,其直径为Φ3mm-Φ5mm。
使用方法
以汽车油箱为例,当油箱出现漏洞时,根据漏洞大小选择柔性堵漏栓子,将其插进漏洞,旋拧元宝螺母,使耐油橡胶的堵漏栓子直径胀大,将漏洞堵上。若漏洞有间隙,在用随车携带的堵漏剂涂上O.05mm,则堵漏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8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