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同频同播系统及无线判选和同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6972.1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2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洁;姚忠邦;宋洋军;温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H04W76/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系统 无线 同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同频同播系统及基于GPS/互联网授时信息的无线判选和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移动同播系统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建立多个同频中转台,并利用链路将这些中转台联接起来,每个中转台负责一定范围的覆盖,这样利用多个同频中转台和链路连接就可完成大范围的同播覆盖目的。
但是,如果简单地安装多个中转台以期达到同播系统的目的,那么各个中转台之间的重叠区必将会产生同频干扰。假设A、B两个同频中转台同时工作,在两区等强线附近将出现干扰盲区和干扰啸叫区。严重时,一个中转台成为另一中转台的干扰台,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多个中转台的效果还不及单个中转台的效果。
由于发射频率及语音同步同播网区将视为单区,在同播网区中所有通讯将不会产生同频相互干扰的情况,使通讯达至理想的效果。使用同播技术,可以解决交叠区通讯盲点问题,同时有一系列的优点:网络规划、组网简单,提高频点使用效率,并简化使用和操作。
目前的无线移动同频同播系统大多为模拟通信系统,且基站大多采用GPS信号作为整个网络的时基同步信号,这在室外环境下是可靠、可行的,但是对于类似室内的较短距离的同频同播网络来说,由于无法接收到GPS卫星信号从而使得该方案并不可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同频同播系统,实现DMR中转台的数字同频同播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同频同播系统中无线判选和同步方法,通过使用GPS或互联网授时信息,实现数字同频同播系统的全网同步。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数字同频同播系统,由主基站、从基站、数字终端构成,主基站通过无线数字链路或IP链路与从基站建立连接;
从基站用于将数字终端信号上传至主基站;
主基站用于对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判选和信号下发;
从基站还用于将接收主基站的信号发送至数字终端。
优选的,所述数字终端为移动式终端设备。
优选的,所述主基站及从基站由中转台和链路机构成,且该链路机为2时隙的无线数字链路机。
一种同频同播系统中无线判选和同步方法,包括步骤:
a:数字终端发送上行话音信息给各个从基站;
b:从基站接收到上行话音信息后向主基站发送上行判选请求;
c:主基站解析接收到的上行判选请求并做出判选后通过下行广播发送下行同播信号;
d:被选中的从基站开始向主基站发送上行话音信息。
优选的,所述从基站发送的上行话音信息包括:场强信号强度、接收信号时刻所对应的绝对时间片偏移序号及自身ID信息。
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下行同播信号包含:被选中的从基站ID信息及开始发送时刻的绝对时间片偏移号信息。
优选的, 步骤b中从基站向主基站发送的上行时隙划分为4个时间片,每个时间片为30ms。
优选的,当下级基站与上级基站之间的链路信道2个时隙均空闲时,采用GPS接收机的1PPS信号或网络授时信息的1PPS信号来作为时间基准,发送时刻的绝对时间片偏移号由主基站在下行信令中广播。
优选的,当下级基站与上级基站之间的链路信道仅1个时隙空闲时,采用上级基站发送的下行时序为时间基准。
优选的,当链路信道仅1个时隙空闲时,下级基站发送上行信令所占用的时间是60ms;当链路信道2个时隙空闲时,下级基站发送上行信令所占用的时间是30ms。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数字同频同播系统及无线判选和同步方法,利用GPS和互联网授时信息实现数字同频同播系统的全网同步及无线判选过程,使得无线移动同频同播系统不仅可以在室外获得应用,而且也可以在室内等无法获得GPS信号的环境中获得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同频同播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同频同播时的基站序号示意图。
图3为上行信道空闲时基于1PPS的时间片的绝对偏移号与相对偏移号分配示意图。
图4为上行信道仅1个时隙空闲时的相对偏移号分配。
图5为同播话音信号流程示意图。
图6为同频同播时基于1PPS的判选过程时间流程示意图。
图7为链路信道空闲时的判选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9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