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南方红豆杉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7680.X | 申请日: | 201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姜育龙;柳卫斌;方新华;濮维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旌德县庙首林场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604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南方 红豆杉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南方红豆杉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方红豆杉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南方红豆杉的培育,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南方红豆杉种子为典型的形态-生理休眠种子,未经特殊处理的形态成熟种子,需经一年以上(两冬一夏)的层积催牙处理方能解除休眠,其整体发芽率普遍较低(约50~60%)。
2、南方红豆杉幼苗极易感病,若搭荫棚过迟,根茎部日灼发黄变褐而得猝倒病,雨水过多,排水不良,易生根腐病。
3、南方红豆杉苗期生缓慢,抗性较弱,因而在及时搭好遮荫棚,定期喷药防病的前提下,还需随时清除圃地杂草,尤其是高温季节,圃地由于荫棚遮挡,阴凉潮湿,杂草生长速度甚快,需及时清除,防止杂草与苗木争水、争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发芽率及成活率均较高的南方红豆杉育苗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南方红豆杉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种子采收和贮藏、圃地的选择与处理、播种、揭草遮荫、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以及苗木分级。
本发明南方红豆杉育苗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用沙藏保湿自然温度层积处理的种子,可使整体发芽率达到95%以上。
2、通过合理设计揭草遮荫、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艺,既降低了南方红豆杉的育苗成本,又使整体的成活率得到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①、种子采收和贮藏
A、采种母树选择
选择生长良好的成年林分中的优良母树进行采集。
B、种子采收
每年10月~11月,种子的假种皮呈深红色时采收。
C、采收方法
采用自然脱落采收或上树用竹竿敲打采收。
D、种子处理
采收的种子经堆腐2~3天,外种皮洗净,洗净为先用清水洗净红色肉质假种皮,再用草木灰和细沙搓洗3~4遍。
E、种子贮藏
采用湿沙层积贮藏,选用干净、无污染的新鲜河沙,并伴少量多菌灵广谱性抗菌剂,沙的含水量控制在8%左右。
在地下室或室内阴凉的水泥地等处沙藏一年,将种子与湿润河沙1∶3体积比混合堆放,表面封一层2~3cm厚的湿河沙,再覆盖上稻草、麻袋或棉布材料,沙藏堆高度不超过40cm,并保持沙的湿润。
②、圃地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栽过一年以上的水稻田作为圃地,圃地采取三犁三耙后,整理作床,苗床宽1.0~1.1m、高18~20cm,沟宽35cm,东西走向,在播种前在床面上铺垫3~5cm黄心土。
作床前应施足有机肥,每666.7m2施800~1000kg经过无公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另施N.P.K复合肥100kg,以及杀灭地下害虫的敌百虫0.5~1kg。
③、播种
播种时间在3月上旬,播种方式采取条播,播种带间距10cm,每条播20粒种子,每666.7m2播3~4kg种子,沟深2cm,种子播下后用火烧土或过筛的黄心土覆盖、并掺入红豆杉林下或圃地的根菌土,覆土厚度0.8~1.0cm,上面覆草保湿。
种子发芽时需经常检查,发现有难以出土之苗时,要用小铲子松动子叶周围的土壤,帮助子叶挣脱土壤。
④、揭草遮荫
当苗木出土率20~30%时即可揭草,应分2次~3次进行,在傍晚时分进行。
种子出土前,先搭好棚架,而暂时不覆盖遮荫网,当苗木出齐,而中午温度接近30℃时便需覆盖遮荫网。
遮荫棚站桩应均匀牢固,棚高度不低于1.7m,遮光度控制在60~70%;秋季中午温度32℃以下需揭开遮荫网。
⑤、苗期管理
当苗木子叶张开、真叶出现时,应及时合理追肥,通常情况下氮、磷、钾复合肥水施浓度为0.3%,每15天浇施1次,土壤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时防止圃地积水。
苗木出土揭草后中耕除草,中耕除草要浅,苗根附近小草需用手拔除,勿伤苗根。
⑥、病虫害防治
A、猝倒病
苗木出土和揭草后应及时喷洒0.5∶0.5∶100的波尔多液,以防苗木猝倒病的发生;发病时在苗木发病的中心点撒施石灰,并喷洒70%百菌清500~800倍液,每10天喷洒1次,连续3次。
B、生理性枯萎
及时遮荫和灌溉,防止因高温、强日照、干旱引起的生理性枯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旌德县庙首林场,未经旌德县庙首林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6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技术电热板装置
- 下一篇:3.5G无线宽带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