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风炉干燥箱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7736.1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7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立地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风炉 干燥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炉干燥箱。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农副产品干燥设备,其结构是在热风炉的左右两侧设置干燥箱。热风炉是一个四周封闭,上方开口的方箱,燃烧炉置于方箱的下方,在燃烧炉的上方设置一轴流风机,与左右两侧干燥箱相邻的隔板下方设有一进风口,在风机的作用下使空气强制流动,空气经过燃烧炉被加热后自上述进风口加入左右干燥箱的下方,穿过干燥箱中的物料层后,排出,这一技术的缺点是在与干燥箱上下的温差大,热空气的风阻大,流速慢,出现中部的物料被蒸煮的现象,干燥速度慢,干燥周期长,被干燥的物料的品质差,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料干燥均衡,干燥效果好的热风炉干燥箱。
本发明的内容是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中央的热风炉、和热风炉相通的中央送风腔、设置在中央送风腔左右两端的通过热风进口和中央送风腔相通的左通风干燥腔和右通风干燥腔、分别设置在左通风干燥腔和右通风干燥腔端部的左通风管和右通风管、设置在左通风管和右通风管上端的顶部通风管以及设置在中央送风腔上部的离心风机,所述左通风干燥腔和右通风干燥腔分别通过热风出口和左通风管以及右通风管相通。
所述的离心风机设置在中央送风腔的正上方。
所述左通风管及右通风管分别与顶部通风管之间设置有挡风干燥板。
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和热风炉的进风口相通。
所述的热风进口位于左通风干燥腔和右通风干燥腔的中上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精简,没有多余装置,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本发明的干燥效果良好,不会出现烤焦现象,通过中央送风腔送风加入左通风干燥腔和右通风干燥腔,由于中央送风腔没有阻碍,送风效果好,使得位于各层的左通风干燥腔和右通风干燥腔的物料的干燥效果差别不大,不会出现某些物料烤焦,而另一些物料没有得到充分干燥的问题。本发明的热风进口位于左通风干燥腔和右通风干燥腔的中上端,使得物料不会出现过干燥现象。
本发明的挡风干燥板的作用是一方面减少通风面积,加大通风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消除水分,有利于机器的维护。
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和热风炉的进风口相通,可以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底座、2热风炉、3右通风管、4左通风管、5右通风干燥腔、6左通风干燥腔、7顶部通风管、8离心风机、9中央送风腔、10热风进口、11热风出口、12挡风干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中央的热风炉2、和热风炉2相通的中央送风腔9、设置在中央送风腔9左右两端的通过热风进口10和中央送风腔9相通的左通风干燥腔6和右通风干燥腔5、分别设置在左通风干燥腔6和右通风干燥腔5端部的左通风管4和右通风管3、设置在左通风管4和右通风管3上端的顶部通风管7以及设置在中央送风腔9上部的离心风机8,所述左通风干燥腔6和右通风干燥腔5分别通过热风出口11和左通风管4以及右通风管3相通。
所述的离心风机8设置在中央送风腔9的正上方。
所述左通风管4及右通风管3分别与顶部通风管7之间设置有挡风干燥板12。
所述离心风机8的出风口和热风炉2的进风口相通。
所述的热风进口10位于左通风干燥腔6和右通风干燥腔5的中上端。
本发明结构精简,没有多余装置,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本发明的干燥效果良好,不会出现烤焦现象,通过中央送风腔9送风加入左通风干燥腔6和右通风干燥腔5,由于中央送风腔没有阻碍,送风效果好,使得位于各层的左通风干燥腔6和右通风干燥腔5的物料的干燥效果差别不大,不会出现某些物料烤焦,而另一些物料没有得到充分干燥的问题。本发明的热风进口10位于左通风干燥腔6和右通风干燥腔5的中上端,使得物料不会出现过干燥现象。
本发明的挡风干燥板12的作用是一方面减少通风面积,加大通风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消除水分,有利于机器的维护。
离心风机8的出风口和热风炉2的进风口相通,可以减少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立地,未经赵立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