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读书机器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8205.4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8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高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读书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读书机器人。
背景技术
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一些不能正常读书的人,例如:盲人、因病卧床、不能正常起居、上肢有残疾的人士。这些人很多时候希望能够读书,但又因为不能拿起书本而放弃。该技术对于一些不能完全识别文字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帮助。
根据检索发现,2002年日本研制出一种自动朗读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从普通的书籍或杂志用扫描机扫描成图像,然后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文字处理和识别,再通过“扩大读书机”的语音系统生成语音信号。2004年中国研制了读书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从数码相机拍照传入工控机中,进行图像处理和文字识别,最后生成声音信号,通过朗读器朗读出声音并且有自动识别最后一页的功能。
现有的读书机器人不够智能。体型过大,成本高,占用过多空间。图书翻页时很容易漏页,还用可能毁坏图书。图像处理比较慢无法满足现代人快速学习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读书机器人,通过该机器人,使不能正常读书的残疾人或做家务的人,和不识字的人获得有用的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包括读书机器人机身、一个摄像头2、一个扬声器5、一个照明灯3、自动翻页机构和一部手机10。其连接关系 为:读书机器人是模拟人的形象而构造。扬声器位于机器人的嘴部;自动翻页机构位于机器人的四肢处;手机位于机器人的头部且可移动;摄像头和照明灯是机器人的两个眼睛的位置。
自动翻页机构包括:支撑板、图书、图书固定装置4、搓书装置4、吸附翻书装置1、三个电机6,8,13和三个齿轮变速组6,8,13。连接方式:支撑板两侧分别焊接固定装置4和搓书装置4,在支撑板的上侧中间位置焊有吸附翻页装置1。两个固定装置4和搓书装置4、以及一个吸附翻书装置1通过变速齿轮连接到电机6,8,13上。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在支撑架上已经放置好带、待阅读的图书,并接收到开始的信号以后,机器人的手机10控制摄像头2和照明灯3拍摄影像,并将影像传输到手机10上,影响经过手机处理和文字识别,最后转化成声音信号,经扬声器5发出声音。朗读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重复朗读跳跃朗读等功能。朗读完成后,机器人会通过手机发出阅读下一页的指令,如果是最后一页系统会自动提示图书阅读完毕,停止工作。如果不是最后一页,在读者不发出命令的情况下,机器人会自动通过手机发出阅读下一页的指令,通过驱动自动翻页机的三个电机,带动搓书装置4、固定装置4和吸附翻书装置1,完成自动翻到下一页的动作,然后继续阅读。如果读者想重复阅读或跳跃阅读图书可将命令通过语音传入手机中,手机会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命令调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完全采用手机集中控制,完全实现智能化,人性化设计,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翻书,阅读和语音识别等功能。这样人们只要在一开始放上图书和选择开始后,机器人就可以独立的朗读图书。同时读者还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机器人的阅读,一种人性化的阅读机器人给那些不能翻书或不愿动手翻书的人带来的将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同时还是人们保护视力,节省时间的好帮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包括读书机器人机身、一个摄像头2、一个扬声器5、一个照明灯3、自动翻页机构和一部手机10。其连接关系为:读书机器人是模拟人的形象而构造。扬声器位于机器人的嘴部;自动翻页机构位于机器人的四肢处;手机位于机器人的头部且可移动;摄像头和照明灯是机器人的两个眼睛的位置。
自动翻页机构包括:支撑板、图书、图书固定装置4、搓书装置4、吸附翻书装置1、三个电机6,8,13和三个齿轮变速组6,8,13。连接方式:支撑板两侧分别焊接固定装置4和搓书装置4,在支撑板的上侧中间位置焊有吸附翻页装置1。两个固定装置4和搓书装置4、以及一个吸附翻书装置1通过变速齿轮6,8,13连接到电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8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