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78517.5 | 申请日: | 201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0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凌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春林 |
主分类号: | F03G4/00 | 分类号: | F03G4/00;E21B4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防治 地热 发电 装置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的防治和利用地热发电的装置,属于地球物理学技术领域。
2.背景技术
由于打深井水用使地层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引发房屋裂缝和倾斜,由于日本的核污水排放海里,使海水污染,使鱼类受到污染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使死海区面积增加,海洋是地球上70%氧气的来源,如果把海洋污染了,对地球人类有影响。
3.发明内容
为了防治地震,设计了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该装置的原理阐述如下:地球由物质所构成,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所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央,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沿一定轨道不停的旋转,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旋转着,为什么不越旋越接近原子核,旋转的圈子越旋越小,最后被原子核吸合?这说明电子也在自转,电子的自转力和原子核的引力形成合力,电子在合力方向旋转,形成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轨迹,电子的自转力为什么产生?电子受到原子核的吸引,还受到来自附近其它分子的原子核的引力,确切地说,电子受到来自各方原子核的引力,离它最近的原子核对它影响最大,电子在向离它最近的原子核靠近时,又受到其他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这就使电子产生所谓的“自转”,电子在所谓的“自转”运动和离它最近的原子核的运动合力,形成电子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即电子围绕着离它最近的原子核旋转,和所谓的“自转”。当电子受到的各方原子核的引力,达到接近时,电子会在旋转方向越出,成所谓自由电子。物质内部总是存在着自由电子和离子,但由于结构不同,各种物质内的自由电子和离子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各种物质所带电荷多少也不相同,当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的带电体互相靠近,他们互相之间就会有作用力,即同性带电体互相排斥,异性带电体互相吸引,这种力是通过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来传递的,这种存在于电荷周围空间对电荷有作用力的特殊物质即电磁场,电荷和它周围的电磁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就像电子在原子核外沿一定轨道不停地旋转,地球的自转,克服太阳的引力吸引,使不越来越靠近太阳,而被太阳所吸入。地球围绕着太阳沿一定轨道不停地旋转,就像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沿一定轨道不停地旋转,地球绕太阳旋转运动和所谓“自转”运动,地壳内受到两个方向的力,一个太阳的吸引力F1,一个地球的所谓“自转”力F2,F1和F2形成合力F,地球沿着合力F的方向围绕太阳旋转运动,形成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轨迹。太阳的自转运动方向是太阳周围的各大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和宇宙的银河系星球对太阳引力的多个合力,所以太阳沿着该合力方向旋转,使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迹为椭圆形,地壳内的电子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移动的电子流,以下简称地壳内电流,地壳内电流的运动方向,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地壳内电子流在合力F的方向最集中,在地壳内电流运转的垂直方向形成地球的地磁场N.S极,即北极,南极,由于F的轨迹在变,地磁场N.S极也在发生一定的偏移,地磁场表现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特征。地壳内电流的旋转流动,就像变压器铁芯的硅钢片内的“涡流”旋转流动一样,将发热,地壳的岩石层即是硅物质,地壳内电流的旋转运动必将形成像变压器硅钢片内的“涡流”,此现象简称地壳内的“涡流效应“。地球不停地旋转,由于地壳内的“涡流效应”,使地壳中心的温度越来越高,这种现象,相当于高频电磁炉中的“涡流”作用,产生高温,使金属融化。地壳内的“涡流”不停地运转,产生越来越高的温度,使地壳中心的岩石熔化成岩浆,岩浆随着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也在旋转,地球表面又在不断吸收太阳的光热,长期积聚,积聚的热能使地壳内的岩浆温度越来越高而膨胀,热膨胀力把地壳的岩石层顶起来,隆起的岩石层相对其它地壳较薄,如果岩浆的热膨胀力继续增大,把地壳的岩石层顶起来,到一定程度,岩石层发生裂开,岩浆喷出,即“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遇大气中的低温就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熔岩石,如果熔岩石还留有一点小裂缝,岩浆继续小量喷出,即所谓“活火山”,喷出岩浆后,凝固的岩石层留下裂痕,由于地壳内的“涡流效应”,地磁场的作用,地壳内的岩浆随着地球的旋转,长期积聚的热能又会使地壳内的岩浆温度升高而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原有裂痕的地方,岩浆易喷出,火山又爆发,亿万年来,经常火山爆发的地方形成一条条斑痕,在数条斑痕间形成的区域,即所谓“板块”,“板块”间的裂痕即地震多发地带,所谓“地震带”,由于地壳的“涡流效应”,随着时间的增加,热能又会积聚的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火山又会爆发,火山爆发呈“周期性”,现世界上还没有防止地震火山爆发的办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春林,未经凌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8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