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前部外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8641.1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望月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外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部外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上,作为车辆前部外围结构,存在只利用前围板或者利用另外设置的面板进行作为前悬架安装部的左右滑柱支座(strut tower)的连接的情况(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具有这种结构的车辆中,位于滑柱安装部和纵梁的发动机支座在行驶期间以将附近的前围板表面作为基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横向)和竖直方向上转动的方式移动,因此,需要抑制该移动。
此外,在车辆行驶期间,前轮轮胎转动时外侧轮胎上的载荷和道路不平整的载荷被传递到前悬架,并且成为滑柱支座上的载荷。因此,车辆的纵向、横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载荷尤其被施加到滑柱支座的上部,并且车辆前部的外围变形。
为了获得车辆行驶稳定性,需要增强前悬架的悬架刚度,并且车辆前部的外围变形的减小成为问题。此外,前围板和前围上盖板被设置为面对乘客舱的内部,因此,有人担心车辆前部外围的变形导致的振动给乘客舱内带来噪声。
在许多紧凑的轻型车中,与前围板和前围侧板相邻而设置滑柱支座,并且前围板和前围侧板形成滑柱支座的侧表面的壁。此外,前围上盖板接合到滑柱支座的上部。通过这些配置,施加到滑柱支座的载荷被分散到车体前部,并且确保前轮悬架刚度的增强。
此外,前围板和前围上盖板的左右端部在左右两侧接合到前围侧板。此外,前围板、前围侧板和滑柱支座的下部接合到左右两侧的纵梁。通过这些配置,形成车辆的前部,确保车体刚度,并且确保前轮的悬架刚度。
例如,当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载荷被施加到滑柱支座,并且滑柱支座的上部在宽度方向(横向)上振动时,响应于此,前围上盖板的中央部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振动。因此,减小这种振动不仅增强转向稳定性,而且还减小前围上盖板和前围板的鼓振动(板振动),并相应地减小车厢内的噪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32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传统的前部外围结构中,前部外围的刚度不足,因此,该传统结构具有在行驶期间不能有效抑制发动机支座移动的问题。因此,有人担心前围板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变形。
此外,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之间设置面板的情况下,该面板通过仅与凸缘部的表面接触安装到左右滑柱支座,因此,与左右滑柱支座的接合刚度变得不足。当连接左右滑柱支座的面板连接滑柱支座的前端部时,获得高刚度增强效果。然而,发动机的安装空间存在问题,因此,线性连接左右滑柱支座的前端部的结构难以被采用。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作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外围结构,其允许加固板在滑柱支座中心处直接接受载荷,允许该载荷经由该加固板分散到前围上盖板,减小响应于滑柱支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振动而发生的前围上盖板中央部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振动,并且可以抑制前围上盖板和前围板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变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一种车辆前部外围结构,其中前围板和前围上盖板的左右两端部接合到左右两侧的前围侧板,与前围板和前围上盖板的左右两侧部相邻而设置有滑柱支座,该滑柱支座的侧表面的壁由前围板和前围上盖板形成,并且该前围上盖板接合到该滑柱支座的上部,其中在前围上盖板的车辆前方侧设置有加固板,该加固板从左右滑柱支座上部的滑柱中心覆盖车辆前部,并且连接左右滑柱支座,该加固板被形成为从车辆上方看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车辆后方侧凹入的弯曲形状,并且该前围上盖板和该加固板的接合部被形成为从车辆上方看时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弧形形状。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前围板和前围上盖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接合部设置有前围横梁,该前围横梁位于加固板的车辆后方侧,并且该前围横梁和该加固板被设置为从车辆前方看时相互重叠。
此外,在本发明中,前围板的上部被形成为从车辆上方看时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弧形形状,在前围板的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棱线,该棱线为从车辆上方看时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弧形形状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前围板的下侧由该棱线而弯曲以位于车辆后方侧。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86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