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9217.9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5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峰;袁丽娟;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7/02;C08K5/14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降解 高分子 合金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高分子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塑性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如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乳酸(PLA)等是当今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它们具有良好的热塑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组织可吸收性,因此不仅在通用领域,而且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如药物控制释放基材、多孔的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不过在作为单一材料使用时这些热塑性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在性能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如橡胶态聚丁二酸丁二酯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较高的变形温度,但强度较低且降解速率较慢;而玻璃态的聚乳酸虽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快的降解速率,但韧性较差且变形温度不高。由于两者性能正好互补,因此将它们熔融共混是获得综合性能较为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简单易行的方法。
不过,聚丁二酸丁二酯与聚乳酸之间热力学的不相容(参考Polymer 2006, 47: 3557-3564.)使得它们的共混材料相畴较大且界面粘结松散,反而无法体现各自的优势性能,所以必须要对体系进行增容以细化相畴。有研究者发现在熔融共混过程中加入异氰酸酯能与聚丁二酸丁二酯与聚乳酸的端羟基和端羧基发生反应,从而反应增容了共混体系,减小了分散相的相尺寸。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则由18 kJ/m2增加到50~70 kJ/m2。(参考J. Appl. Polym. Sci. 2007, 106: 1813-1820.)显然,反应型增容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界面粘结,从而实现两组分间性能互补,获得性能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但是,诸如异氰酸酯类的酯交换反应促进剂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因此会大大降低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共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为了改善相形态,该类酯交换反应促进剂用量相对较大,这会使得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共混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性有所下降。因此,寻找合适的酯交换反应促进剂和加工工艺来反应增容是获得性能优异的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共混材料乃至合金材料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两种聚合物热力学上不相容带来的宏观相分离的缺陷,发明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先将聚丁二酸丁二酯和聚乳酸混合密炼,然后再加入少量过氧化二异丙苯,继续熔融共混即可;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酯是一种数均分子量为60,000,熔点为110℃的生物相容及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所述聚乳酸是一种数均分子量为100,000,熔点为170℃的生物相容及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本发明采用加入第三组分作为酯交换剂的方法,利用熔融共混将生物可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酯和聚乳酸进行熔融复合,并通过酯交换剂的浓度来控制酯交换反应的程度和相畴的大小,从而制备得到具有宏观均相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合金材料。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简便易行的熔融共混法将聚丁二酸丁二酯和聚乳酸复合,并采用成本低廉的酯交换剂来促进两种聚合物在高温混合中发生酯交换反应,提高两者的热力学相容性,由此即可利用酯交换剂的加入时间或者加入量来控制所得合金材料的相形态和最终的力学性能。本发明一方面在无需复杂的加工工艺,另一方面仅需简单改变酯交换剂的加入时间或加入量即可实现对生物可降解及生物相容的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合金材料形态和性能的有效控制。
本发明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乳酸和过氧化二异丙苯的混合投料质量比为20~30︰80~70︰0.1~0.3。
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酯和聚乳酸混合密炼的温度条件为190℃,转子转速为40~60转/分钟,时间为3分钟。
所述继续共混的温度条件为190℃,时间为3~5分钟。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作为酯交换剂的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用量和加入时间的控制。用量过少对聚丁二酸丁二酯和聚乳酸之间的酯交换反应促进不大;而用量过多则在促进酯交换反应的同时还会激发聚丁二酸丁二酯和聚乳酸各自本体的降解,这反而会降低材料的综合性能。加入时间则应控制在聚丁二酸丁二酯和聚乳酸两者熔融后两相界面形成且相形态基本稳定时为宜,此时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能够最大程度的使酯交换反应在两相界面上发生,从而降低了聚丁二酸丁二酯和聚乳酸各自本体降解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比例3取得产品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2是实施例1取得产品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3是实施例2取得产品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92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蒸箱的蒸汽发生装置
- 下一篇:基于点云裁剪的空间曲面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