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型冲击阻尼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9235.7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3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涤;董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1 | 分类号: | F16F7/01;F16F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冲击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阻尼器,特别是一种圆柱型冲击阻尼器。
背景技术
碰撞阻尼属于振动的被动控制技术,它利用振动过程中自由质量(冲击器)与主系统的碰撞来控制主系统的响应。由于碰撞阻尼器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施、无需外电源、适合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并且减振效果良好,因而,关于碰撞阻尼的研究在最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在机床、透平机械、机器人、汽车、飞机、航天飞船和高层建筑等领域的振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冲击阻尼器一般根据需要减振的结构进行设计,阻尼器内部的形状大体可以分为圆柱型、立方体型、不规则型等。碰撞阻尼器,它通过质量块与主系统之间的碰撞而产生动量交换来控制振动。研究结果表明,冲击阻尼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主系统的响应幅值,但它存在以下缺点:(1)理想的反向碰撞将产生极高的加速度峰值和强烈的速度不连续性,从而产生较高噪声,并造成容器表面损伤;(2)碰撞的恢复系数较高,冲击器的动能损失小,因而必然在与容器发生一系列剩余碰撞过程中,将大量能量返回到主系统。
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器,是指由密闭的阻尼器腔体和置入其中的作为冲击器的钢球以及一定量的作为减振剂的微细颗粒材料所组成的碰撞阻尼器。它的减振机理是利用振动过程中钢球的强烈撞击作用使夹在其间的颗粒减振剂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永久地消耗掉系统的振动能量。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突破了传统碰撞阻尼的以动量交换和摩擦作为减振机理的局限性,首次在碰撞阻尼中引入了以颗粒塑性变形为特征的不可逆能耗机制。
现有的碰撞阻尼器和颗粒碰撞阻尼器都没有对阻尼器内部空间进行再次规划、设计,因此减振效果还未达到最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圆柱型冲击阻尼器,主要解决现有的碰撞阻尼器和颗粒碰撞阻尼器都没有对阻尼器内部空间进行次规划、设计的技术问题,它通过对圆柱型冲击阻尼器的内部结构进行再设计、规划,使得冲击器和颗粒减振剂在阻尼其中能更好的接触碰撞,从而消耗系统的能量,更好的达到减振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柱型冲击阻尼器,包括圆柱型腔体、盖子,其特点是:该圆柱型腔体内壁分别安装四片弧形小钢板,该四片弧形小钢板将圆柱型腔体分隔为中部空间和围绕在中部空间外围的四个容积相等的独立弧形空间;中部空间装入冲击器。
圆柱型腔体下端设有带螺孔的固定座。
本发明与现有机构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冲击阻尼器腔体中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冲击器与颗粒减振剂可以更充分地在圆柱体腔体内进行碰撞、摩擦,颗粒减振剂更容易产生塑性变形,颗粒减振剂与冲击器和腔体的接触频率增大,保证了充分的接触碰撞、摩擦机会,使得系统获得更好的减振性能。中部空间装入冲击器主要解决现有的碰撞阻尼器和颗粒碰撞阻尼器都没有对阻尼器内部空间进行次规划、设计的技术问题,它通过对圆柱型冲击阻尼器的内部结构进行再设计、规划,使得冲击器和颗粒减振剂在阻尼其中能更好的接触碰撞,从而消耗系统的能量,更好的达到减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圆柱型腔体的分隔结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发明的圆柱型冲击阻尼器,该阻尼器的材质为低碳钢。如图1所示:它具有圆柱型腔体1和盖子3,该圆柱型腔体1内壁分别安装四片弧形小钢板2,该四片弧形小钢板2将圆柱型腔体1分隔为中部空间21(容积较大)和围绕在中部空间21外围的四个独立弧形空间22(容积相等);中部空间21装入冲击器。圆柱型腔体1下端具有一个带螺孔41的固定座4。
本发明中的盖子3可沿螺纹旋入冲击阻尼器的圆柱型腔体1并拧紧。将冲击阻尼器用螺栓通过固定座4的螺孔41固定于需要减振的结构。当结构受到外界激励产生振动时,冲击阻尼器通过内部冲击器和颗粒减振剂的充分碰撞,产生阻尼作用,抑制结构振幅。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92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台架耐久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排气管防进水装置中弯管与排气管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