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80271.5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6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毛剑慧;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H04W36/08;H04W3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负载 均衡 配置 方法 装置 无线网络 系统 | ||
1.一种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源基站和目标基站配置相同的负载评估算法;
获取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负载评估算法对自身的无线资源状态进行评估的负载评估结果;
根据所述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确定所述源基站发起基站切换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评估算法包括:采用不同业务类型分别对应的最低用户体验保障速度进行负载评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负载评估算法对自身的无线资源状态进行评估的负载评估结果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源基站及目标基站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分别对应的最低用户体验保障速度,分别进行负载评估,计算出所述源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λ1和所述目标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λ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确定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负载信息交互的准确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确定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负载信息交互的准确性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源基站获取并上报的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剩余容量λ3’;
根据所述目标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和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剩余容量,确定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负载信息交互的准确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和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剩余容量,确定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负载信息交互的准确性的步骤包括:若|100-λ3’-λ2’|<预设阈值,则认为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负载信息交互准确,否则,认为不准确;其中,λ3’为所述源基站获取的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小区剩余容量,λ2’为所述源基站获取的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负载评估结果;λ1和λ2的范围均为0-100,λ3=100-λ2,λ3为所述目标基站计算出来的小区剩余容量,λ2与λ2’相等或者具有一误差,λ3与λ3’相等或者具有一误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确定所述源基站发起基站切换流程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源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λ1>第一负载阈值Ω1,且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剩余容量λ3>第二负载阈值Ω2,则确定所述源基站可以发起:用户终端从所述源基站迁移到所述目标基站的基站切换流程,否则确定不发起所述基站切换流程;和/或
若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剩余容量λ3>第二负载阈值Ω2,且所述目标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λ2<第三负载阈值Ω3,则确定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的迁入,否则确定所述目标基站拒绝所述用户终端的迁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所述目标基站配置一定时器;
从所述用户终端迁入所述目标基站时起,到所述定时器超时前,禁止所述用户终端再次被确定为迁入所述目标基站的用户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配置迁入优先级;
控制所述用户终端优先迁入所述目标基站的优先级最高的小区中。
10.一种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对源基站和目标基站配置相同的负载评估算法;
获取模块,获取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负载评估算法对自身的无线资源状态进行评估的负载评估结果;
切换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负载评估结果,确定所述源基站发起基站切换流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间负载均衡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评估算法包括:采用不同业务类型分别对应的最低用户体验保障速度进行负载评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02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包控释钾肥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新型套管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