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10kV组合式分接开关的三维模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1039.3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2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花;陈铮;赵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9B9/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10 kv 组合式 开关 三维 模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式分接开关三维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110kV组合式分接开关的三维模型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行业在国家现代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名经济发展的动脉。培养高精尖的技术人才,是电力行业建设的重要部分。
CM系列有载分接开关使用于额定电压35KV及以上,最大额定通过
电流三相600A、单相800A、1200A,频率50Hz的电力变压器或整
流变压器,在负载下变换分接头以达到调节电压的目的,三相有
载分接开关用于Y接法中性点调压,单相有载分接开关则用于任
意的调压方式。
CM系列有载分接开关是一种典型的组合式有载分接开关,它由油
室、切换开关本体及分接选择器三大部分组成。
切换开关本体包括传动装置,绝缘转轴,储能机构,切换机构(触头系统)和过渡电阻。绝缘转轴由特制绝缘棒、均压环和轴销组成,它既是传动轴,带动切换开关和分接选择器动作,又是开关的主绝缘,承受开关对地耐压。切换开关的动作由储能机构来实现,储能机构采用枪机释放原理,包括带有偏心轮操纵的上滑板、下滑板、储能弹簧、导轨、爪卡、凸轮盘、基座托架等。切换开关触头系统采用“双电阻过渡”,并联双断口“尾椎补偿”对开式接触,它包括有静触头系统和动触头系统。过渡电阻器是由具有高耐热性能的镍铬丝绕成回旋形状,用陶土夹片相隔开装在绝缘框架内。电动操作机构是有载分接开关分接变换操作的驱动和控制机构。箱体包括箱底箱盖两部分,均由抗腐蚀的铝合金铸造成型,箱底和箱盖通过铰链装置联接,形成向左或向右开的门。传动机构包括皮带轮、皮带轮盒、电动机、两个重点位置保护,手动操作的转动装置。位置指示机构包括凸轮行程开关的凸轮盘,分接变换指示轮以及机构位置指示器,位置信号输出盘等。
电动操作机构用于驱动CM、CV型有载分接开关,以及无励磁分接
开关。电动机构的使用环境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如果超过须特殊注明;
2、环境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
3、与地平面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5%;
4、安装场所无严重尘埃及其他爆炸性和腐蚀性气体。
电动机构由箱体、机械转动机构、位置指示机构、电器控制元件
等部分组成。
分接开关是变压器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易拆装等特点,都使得分接开关教学任务难度加大。传统的实物设备因场地限制,设备限制无法满足教学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110kV组合式分接开关的三
维模型系统,学员在电脑上即可了解分接开关的整个结构和特点,并能对分接开关进行虚拟装配拆装。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减少对实物设备的损耗。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110kV组合式分接开关的三维模型系统,该系统具有模型引擎、数据引擎、声音引擎、脚本引擎和逻辑引擎,每个引擎之间互相关联调用;参照图纸,并测量实物尺寸和外观,然后利用建模软件,将110kV组合式分接开关从里到外,全部进行三维建模;每一个单独零件都建成零件体,然后根据设备的装配关系添加几何约束进行装配,最终生成一套110kV组合式分接开关三维虚拟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实现110kV组合式分接开关数字化,学员在电脑上即可了解分接开关的整个结构和特点,并能对分接开关进行虚拟装配拆装。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减少对实物设备的损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110kV组合式分接开关的三维模型系统统具有模型引擎、数据引擎、声音引擎、脚本引擎、逻辑引擎,每个引擎之间互相关联调用;其中,模型引擎负责三维模型的显示、渲染、运动调用。数据引擎记录用户登录信息、仪表数据信息、文字参数信息。声音引擎负责声效、配音文件管理声音的启动和关闭。脚本引擎解析脚本,使开发人员便携的脚本转化为计算机语言。逻辑引擎指定数学逻辑关系,模拟现实中出现的逻辑运算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1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
- 下一篇:一种机架固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