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熔炼铜合金用中频感应炉的筑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2126.0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9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达;李娄明;徐良;马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6 | 分类号: | F27D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炼 铜合金 中频 感应炉 方法 | ||
1.一种熔炼铜合金用中频感应炉的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
(1)、制作炉体外衬衬料:按质量百分比,将粒度在5-8目的25-30%石英砂、粒度大于8-30目的30-35%石英砂以及粒度大于30-50目的40-45%石英砂与硼酸混合均匀制得炉体外衬衬料,其中所述的石英砂与硼酸的配比按质量比100∶1.5-2;
(2)、制作炉口封泥:按质量百分比,取10-20%的炉体外衬衬料再加入80-90%的耐火泥混料用碱性水玻璃搅拌成炉口封泥,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耐火泥混料为30-50目的10-20%石英砂和80-90%的粘土质耐火泥,碱性水玻璃的加入量为耐火泥混料的40-50%;
(3)、炉底与炉体外衬打结:在石棉板底座上铺垫一层环氧板,并将感应圈放置在环氧板上,在感应圈内壁及环氧板上铺垫玻璃纤维布使其成为口袋状,将炉体外衬衬料分层加入上述的玻璃纤维布袋内,分层捣固打结制成炉底,再将石墨坩埚放在炉底的正中位置并压实,将炉体外衬衬料分层加在贴合在感应圈内壁的玻璃纤维布袋与石墨坩埚之间,捣固打结制得炉体外衬,且炉体外衬顶面低于石墨坩埚顶面和感应圈的顶面;
(4)、炉口打结:将炉口封泥均匀地粘在石墨坩埚的顶面上,将炉口安放在炉口封泥上部并向下压实,再在炉口与玻璃纤维布袋之间填满炉口封泥,捣实刷平并去除多余的炉口封泥制得炉口外衬;
(5)、烘炉和烧结:先烘炉,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20kw,至炉温在180-220℃并保持20-40min,再将感应圈功率升至40kw,至炉温在600-650℃后保持20-40min,随后对炉体烧结,先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60kw,至炉温在950-1000℃并保持20-40min,再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20kw并保温10-30min后,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40-60kw使炉温继续升温至1200-1300℃并保持20-40min,再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20-30kw保温10-30min,使炉体外衬和炉口外衬内的二氧化硅发生晶体转变,整体硬化后停止加热,完成筑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炼铜合金用中频感应炉的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外衬衬料的石英砂包括6-7目的26-27%石英砂、粒度在10-25目的32-33%石英砂以及粒度的35-45目的41-43%石英砂,且石英砂与硼酸的配比按质量比100∶1.6-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炼铜合金用中频感应炉的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口封泥中采用12-18%的炉体外衬衬料和82-88%的耐火泥混料,且碱性水玻璃的加入量为耐火泥混料的42-4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炼铜合金用中频感应炉的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底高度控制在80-9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炼铜合金用中频感应炉的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外衬在分层打结时,每层厚度在25-30mm之间,且炉体外衬顶面与石墨坩埚顶面之间的距离在15-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炼铜合金用中频感应炉的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炉时先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20kw,至炉温在180-220℃并保持25-35min,再将感应圈功率升至40kw,至炉温在600-650℃并保持25-3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炼铜合金用中频感应炉的筑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时先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60kw至炉温在960-990℃保持25-35min,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20kw保温15-25min,再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40-60kw使炉温继续升温至1220-1280℃之间并保持25-35min,将感应圈功率控制在20-30kw保温15-25min,停止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21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