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角联锁结构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5286.0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宗晟;伍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5/00 | 分类号: | D03D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李晓峰 |
地址: | 2142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锁 结构 织物 及其 编织 方法 | ||
1.一种角联锁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的全部或部分层内包含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联锁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中,经纱之间夹角α,0°≤α<180°,经纱与纬纱之间的夹角β,0°<β<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联锁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联锁结构织物为方形或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联锁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形角联锁结构织物中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采用以下步骤编织:
1)将经纱按设计的行列数一端固定到挂纱架上,另一端与张力线(11)连接后固定到编织机(1)的锭子(2)上;
2)编织机锭子(2)先按经纬纱正交的角联锁编织工艺排布,再将相邻层的经纱各相向移动2n(n为整数,且n≥1)个锭子的间距,各层保持初始移纱方向不变,向层间引入纬纱;分别将由于相向移动而超出织物宽度界限(8)的经纱移入到另一层由于相向移动而空出的锭子上形成一个移出-移入闭环(9);
3)按经纬纱正交的角联锁编织工艺,列向经纱各相向运动两个锭子间距,即形成一个δ节距的织物;
按上述步骤循环直至编织到规定尺寸,即得所述的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联锁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角联锁结构织物中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采用以下步骤编织:
1)将经纱按设计的行列数一端固定到挂纱架上,另一端与张力线(11)连接后固定到编织机(1)的锭子(2)上;
2)编织机锭子(2)先按经纬纱正交的角联锁编织工艺排布,再将相邻层的经纱各相向移动2n(n为整数,且n≥1)个锭子的间距,各层保持初始移纱方向不变,向层间引入纬纱;
3)按经纬纱正交的角联锁编织工艺,列向经纱各相向运动两个锭子间距,形成一个δ节距的织物;
按上述步骤循环直至编织到规定尺寸,即得所述的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经纬纱非正交的角联锁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编织用纱线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石英纤维、高硅氧纤维、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或金属纤维。
7.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联锁结构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形角联锁结构织物中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经纱按设计的行列数一端固定到挂纱架上,另一端与张力线(11)连接后固定到编织机(1)的锭子(2)上;
2)编织机锭子(2)先按经纬纱正交的角联锁编织工艺排布,再将相邻层的经纱各相向移动2n(n为整数,且n≥1)个锭子的间距,各层保持初始移纱方向不变,向层间引入纬纱;分别将由于相向移动而超出织物宽度界限(8)的经纱移入到另一层由于相向移动而空出的锭子上形成一个移出-移入闭环(9);
3)按经纬纱正交的角联锁编织工艺,列向经纱各相向运动两个锭子间距,即形成一个δ节距的织物;
按上述步骤循环直至编织到规定尺寸,即得所述的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
8.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联锁结构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圆形角联锁结构织物中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的编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经纱按设计的行列数一端固定到挂纱架上,另一端与张力线(11)连接后固定到编织机(1)的锭子(2)上;
2)编织机锭子(2)先按经纬纱正交的角联锁编织工艺排布,再将相邻层的经纱各相向移动2n(n为整数,且n≥1)个锭子的间距,各层保持初始移纱方向不变,向层间引入纬纱;
3)按经纬纱正交的角联锁编织工艺,列向经纱各相向运动两个锭子间距,形成一个δ节距的织物;
按上述步骤循环直至编织到规定尺寸,即得所述的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呈非正交排布的角联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52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的限速方法和限速装置
- 下一篇:步进式自动送料热处理炉